文档详情

第八章 印刷.ppt

发布:2016-04-05约4.57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印刷技术发展简史 第二章 印刷基础综论 第三章 印前图文复制基础 第四章 印前图文信息输入 第五章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第六章 印前图文信息输出 第七章 制版 第八章 印刷 第九章 印后加工 第十章 附录 印 刷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是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先得到发展的一种印刷方式,它的技术发展带动其他印刷方式的发展。 原理:凸版印刷的主要特征在于它的印版形式,凸版印刷的图文部分凸起并在同一平面上,非图文部分低于图文部分而凹下。印刷时图文部分被均匀的油墨层覆盖,非图文部分不沾油墨,在压印机构作用下图文部分附着的油墨,便被转印到承印物的表面而得到印刷成品。 特点:凸版印刷是一种直接加压印刷的方法。印品的背面有轻微的凸痕,线划整齐、笔触有力、颜色饱满;所使用的版材很广,能满足各方面的不同要求,被广泛应用于报刊杂志、商标、商品说明书、商品包装盒的印刷。 缺点:制版质量难以控制,费用昂贵;不适合印刷大幅面的产品,在印刷招贴图、地图、包装材料等印刷品时,其生产成本、印刷速度都难与平版印刷竞争;印刷彩色或连续调图片时,需要使用质量较高的纸张,价格较贵。 工艺流程 印刷准备 装版 印刷 质量检查 印刷准备 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作业指示、印件的性质与特点,领取油墨、承印材料,对印刷机要进行一般的调整、加油、清洁工作,检查印版的质量,印版的固定和摆版等。 2. 装版 按印刷要求和版面尺寸规格拼装印版,称装版。装版工作包括垫版和整版。 垫版:是调整印版上面的压力,使其各部分压力均匀适中,并达到整付印版的各个版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垫版的工艺流程为: 打垫样版→下垫→中垫→上垫 装版工艺中将垫底板的工作称为下垫。它主要是调整印版的整块或半面的不平。 中垫主要解决印版的不平,以及印版滚筒或底板的局部小面积不平等问题。 上垫是进一步调节印版上由于文字高低不一、笔画多少的不同等所需要的印刷压力。 整版又包含印版固定和调整印版规格两个步骤。将印版按照设计要求,固定在正确位置上的作业称为整版或规格调整。 3.印刷 要提高印刷品的质量,除要有良好的印版,先进的印刷设备和理想的垫版效果外,印刷时的操作水平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印刷前,堆好待印的承印物(如纸张),核对版样,开印样,检查文字质量,防止坏字,断笔缺划、图文差错;核对规格尺寸,校正墨色;检查印版的固紧情况,防止印版移动或脱落、产生事故。 在开机印刷中,要密切注意印版、墨辊、油墨、纸张以及机器的各种变化;掌握墨色浓淡适中,印迹黑而不糊、清秀而不灰;防止输纸不准、印刷品擦伤、印件背面蹭脏等故障的发生,并注意周围温、湿度的变化,发现问题,随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印刷质量。 4.质量检查包括印刷品内容的质量和印刷技术质量。前者包括内容的完整性,文字、图形不能变形;后者包括规格正确、版面墨色均匀,压力均匀,字面整洁等。 平版印刷 原理:平版印刷所用的印版,其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无明显高低之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上,图文部分通过感光方式或转移方式使之具有亲油性,空白部分通过化学处理使之具有亲水性,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斥的原理,首先在版面上湿水,使空白部分吸附水分,再往版面上滚上油墨,使图文部分附着油墨,而空白部分因已吸附水不再吸附油墨,然后使承印物与印版直接或间接接触,加以适当压力,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成为印刷品 特点:平版印刷的成品没有像凸版印刷的成品表面不平的现象,印刷的油墨膜层较平薄。多用于印刷画报、宣传画、商标、挂历、地图等,书籍、杂志期刊、报纸也逐步使用平版印刷。 现代平版印刷多采用间接印刷方式:印版上的图文首先被转移到一个橡皮滚筒上,然后再从橡皮滚筒上转移到承印物上称为复制品,这种间接印刷方式也称为胶印。 胶印的基本工艺流程: 印刷准备 → 上版 → 调整印刷压力 → 印刷 → 质量检查 1.开印前的准备工作 为减少纸张在印刷中产生故障,使纸张的含水量适应印刷的要求,并与印刷环境的温、湿度相适应,一般都需要进行适印处理,处理方法最好是用晾纸方法,使纸张与印刷车间的温度、湿度一致,纸张自身的含水量均匀。 平版印刷使用的油墨,要求具有着色力强,对纸面固着力充分、耐酸、不溶于水、对乳化性强、色调鲜艳、光泽性强、耐光、不褪色等性能。 平版印刷过程中,版面必须保证用水润湿后其空白部分不吸附油墨,润湿用水本可用纯水,但在印刷过程中,版面经高速摩擦,使空白部分的亲水层受到消耗,为补充版面被消耗的亲水层,在水中加入电解质,但形成的无机盐层的亲水性能并不强,所以在水中再加入亲水胶体,使无机盐层上形成和补充亲水性较强的胶体膜层。因此润版药水中含有:阿拉伯树胶、磷酸、铬酸、硝酸及其它的盐类。 2.上版 即检查合格的印版安装、固定在印刷机上的印版滚筒上,并核准印版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