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pdf

发布:2024-09-07约3.3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1页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目的

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做好风险辨识与评

价,实施风险分级管控,从源头上管控分险,减少和消除隐患,有效

防范各类事故。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部门和人员。

3.职责

3.1风险辨识与评价

3.1安全科室负责风险风级管控的协调组织与综合管理工作。

3.2风险辨识:

3.2.1各年级、各科室负责组织本部门的风险辨识,必须全员参与。

3.2.2后勤部门办负责拟定重点设备、重点工艺清单,并进行风险辨

识与评价。

3.2.3安全科室、后勤部、办公室组成联合审核小组,负责审核各部

门的风险辨识结果,并选择风险管控点位,明确管控措施。

3.3各级管控责任人负责严格按点检频次对风险点位进行点检,并如

实记录点检情况。

4.程序

4.1风险辨识与评价

4.1.1分险辨识评价方法,传统评价方法: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1页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2页

选用LEC评价法,根据危险(有害)因素风险的大小和管理需要,通

过定性和定量分析,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级:

一级(红色,D值320以上),重大风险;

二级(橙色,D值320--160),较大风险;

三级(黄色,D值159--70),一般风险;

四级(蓝色,D值70以下),低风险。

4.1.2辨识评价范围。应覆盖所辖区域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1.3风险管控措施。分险管控措施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4.1.4各班级辨识。各班级以班为单位组织风险辨识与评价,涉及本

班级的教职员工必须全员参与。辨识完成后,应组织会议,对辨识情

况进行讨论与补充。

4.1.5年级(学院/系)/科室审核。班级辨识完成后,提交年级(学

院/系)/部门审核,应对材料进行审核,对审核不通过的材料,应退

后班级补充辨识,直到通过为止。审核通过后,应对辨识材料进行汇

总,并将电子版材料报安全科室。

4.1.6后勤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专业辨识,制订公司重点设备、

重点工艺清单,分工进行辨识。

4.1.7学校审核。安全科室牵头组织审核小组,审核由办公室、后勤

部等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职责为:

①对各级各类辨识材料进行审核,修改、补充、完善风险辨识、评价

分级、控制措施等内容。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2页

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第3页

②确定风险管控点位,形成分险分级控管信息表。

4.2风险分级管控

4.2.1分险分级管控规则。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三级(学校安全工

作领导小组、年级(学院/系)/部门、班级/风险点责任人),落实

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

一级,重大风险: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年级(学院/系)/部门、

班级、岗位联合管控,每日检查一次。

二级,较大风险:年级(学院/系)/部门、岗位每周检查一次,年级

(学院/系)/部门每周检查两次,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随机抽查,

监督检验完成情况。

三级,一般风险:班级、岗位每周检查一次,年级(学院/系)/部门

每月检查两次,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随机抽查,监督检验完成情况。

四级,低风险:岗位员工管控,每周检查一次;年级(学院/系)/

部门不定期抽查。

4.2.2管控责任人的确定:

①学校管控由安全科室负责,可按区域指定责任人,学校领导可不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