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3)毛管压力.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毛管压力;一、毛管中液体的上升及毛(细)管压力 ;拉液柱向上的作用力是润湿张力A;
A = σ2,3 - σ1,3 = σ1,2 cosθ
毛细管中拉液柱的总润湿张力为:2πr σw,g cosθ(向上)
毛细管中液柱重量的增加为:πr2h(ρw_ρg)g (向下)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ρg为空气密度。
液面稳定(平衡)时有: 2πr σw,g cosθ= πr2h(ρw_ρg)g
有: h= 2 σw,g cosθ/r (ρw_ρg)g
若空气为油时,
有: h= 2 σw,o cosθ/r (ρw_ρo)g
;2、毛细管力(毛管力)
图(a)中弯液面上侧B1点的压力为:Pb
弯液面下侧B点的压力:Pw
毛管中A的压力为:Pa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Pb+hρgg= Pa
Pw+ hρwg= Pa
所以有:Pb- Pw=h(ρw_ρg)g ;令:Pb- Pw=h(ρw_ρg)g =Pc
Pc—毛细管力(毛管力):是毛细管中弯液面两侧非润湿相与湿相的压力差。
Pc的方向,指向弯液面的凹方向;
Pc的大小:
因为: Pc=h(ρw_ρg)g;
h= 2 σw,g cosθ/r (ρw_ρg)g
所以有:Pc= 2 σw,g cosθ/r
油水-玻璃系统有: Pc= 2 σw,o cosθ/r
毛管力的通式为: Pc= 2 σcosθ/r
σ为两流体之间的界面(表面)张力,θ为系统的接触角;
;毛管力的性质:
(1) Pc与毛管半径r成反比,r越小, Pc越大;
(2) Pc与两相流体的界面自由能σ成正比,σ越大, Pc越大;
(3) Pc与cosθ成正比,
θ<90°时,毛管孔道亲水,毛管力Pc为正,水面自发上升;
θ>90°时,毛管孔道亲油,毛管力Pc为负,水面自发下降;
(4)倾斜毛管的毛管力的特征(如图);3、油藏岩石毛管力的作用
油藏岩石,特别是砂岩岩石孔道极小,而将其视为一种理想的毛细管,因此,油藏岩石的毛管力就可以用上述的毛细管现象来描述。
(1)油藏形成中的作用
由于油藏中的孔隙大小不一,可看成是由大小不同的毛细管组成,使
得油藏在形成时,油水界面和油气界面不是一个镜面,而是一个油水过渡
带和油气过渡带,且油藏中油水过渡带的宽度比油气过渡带的宽度要宽。
因为:hog= 2 σo,g cosθ/r (ρo_ρg)g
how= 2 σo,w cosθ/r (ρw_ρo)g
假定两个过渡带中的θ、r相同
因为: (ρo_ρg)>(ρo_ρw)
又因为:油中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且油气间的极性差远小 于油水间的极性差,使得σo,w> σo,g
所以有: how > hog
;(2)驱油过程中的作用;二、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二、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 2、毛细管中的毛管力
Pc=2σ/R
;图9—5亲水毛管中的弯曲界面——球面与柱面 ;
;
;
;
;
;球形曲面产生的毛管力:(垂向指向毛管管壁,使管壁处流体粘度增大。)
柱面产生的毛管力::(垂向指向毛管中心,使管壁处流体粘度减小。)
故油柱(或珠泡)静态的毛管力效应PI为:
由上式可以看出,油水界面张力越大,毛管半径越小,管壁的亲水性越强,则作用于管壁液膜的毛管力也就越大,液膜达到平衡之前其厚度减小也越快。
;图9—11 外加压差使弯液面变形 ;对于前进弯液面:
对于后退弯液面:
因 ,故 0,所以说是与驱动力相反的作用力,即阻力,
越大,毛管阻力越大。由于珠泡的运动和润湿滞后所产生的两弯液面变
形会给驱动带来阻力,由于这种曲面变形所产生的阻力为
那么要使珠泡运动就必须多施加的力:
只有当球泡两端压差克服了上述的PI、PII和液膜的反常粘滞阻力之后,珠泡才能流动,尽管这些阻力不太大,但这只是一个珠泡的情形,倘若孔道(毛细管)中有一连串的珠泡存在,那么它们对水驱油所形成的阻力是相当大的。所以说非湿相的流动条件就是驱替力要大过毛管力。;
;
;
;
;图9—15毛管直径突变引起毛管滞 ;
;润湿研究对象:
不混容的两相液体-固体三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