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研究——汉正街59中初中语文教育调研的开题报告.docx
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研究——汉正街59中初中语文教育调研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流动人口逐年增加,特别是在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其中不少是携带着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被称之为“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同时面临着许多教育难题。
其中,语文教育问题备受关注。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流动人口子女因为家庭的不稳定性和交通的不便,常常难以在同一地点持续学习。同时,他们的家庭环境也缺乏文化氛围,对语文教育的重视不如城市本地户籍学生。如何能够使这些流动人口子女得到与城市本地户籍学生同等的语文教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沈阳市汉正街第59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开展适应流动人口子女的初中语文教育。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汉正街59中初中语文教育进行调研,希望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3.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流动人口子女语文教育的措施和经验;
4.通过对比,总结出更加适应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模式及管理经验。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有关流动人口子女语文教育的理论、政策文件和前沿研究成果。
2.实地调查:以沈阳市汉正街第59中学初中语文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数据。
四、研究内容
1.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调查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学习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
2.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通过教师访谈、观察课堂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对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总结出在教学中采取的有效措施。
3.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流动人口子女语文教育的措施和经验。
通过分析当地教育部门的政策法规、教育资源配套以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管理经验等方面,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及问题。
4.通过对比,总结出更加适应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模式及管理经验。
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出更加适应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模式及管理经验。经过实地考察和调查,可以汇报给政府和学校相关领导,促进学校和政府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
五、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对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进行全面调查,深入了解其面临的问题及教育需求,为制定更有效的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2.通过与汉正街59中初中语文教育的对比,总结出更加适应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模式及管理经验,为其他学校和政府机构提供参考。
3.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语文教育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