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探究.doc

发布:2017-08-10约3.6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应用探究摘要:本文介绍了RTK技术工作原理及测量方法,重点对RTK在地籍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了利用GPS—RTK技术可以进行地籍测量。 关键词:GPS;GPS—RTK;地籍测量;界址点。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TK technology working principle and measuring method, with emphasis on RTK in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and detail survey analyzed, fully illustrated by using GPS RTK technology to cadastral. Key words: GPS; GPS, RTK; cadastral survey; boundary point.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地籍测量的常规测量方法是先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布设控制点,然后在导线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宗地界址点的碎部测量。 导线测量经常受到起算控、制点密度不足、测站之间通视差 以及精度不均匀等问题的困扰,而且耗费人力 时间和资金。 随着近些年GPS—RTK技术的出现以及GPS接收机空间定位精度的不断提高,GPS—RTK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地籍测量和房产测量中。使用GPS—RTK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具有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操作简便以及全天候作业的优点。GPS—RTK技术测绘的各点之间不存在误差累积 ,避免了传统地籍测绘中由于边长过长等原因带来的误差累积 ,提高了精度。利用GPS—RTK技术能够成功地在现场就发现不合格的测绘成果 ,提高了效率。传统地籍测绘的数据坐标转化 ,必须等到事后处理 ,而 GPS—RTK技术具有实时将一个坐标系统精确地转换到一个特殊坐标系统的能力。GPS—RTK技术与传统地籍测绘方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以我在辽宁省朝阳市于2010年至今进行农村地籍测量工程通过实际操作积累的经验, 阐述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二、GPS—RTK的操作流程 1、建立一个项目 (参数设置、编译控制点)。项目不要存储在“主内存”里,以免“软复位”时丢失数据 2、基准站设置:第一步编辑点号,输入相应坐标,读当前WGS-84坐标;第二部设置基准站,注意:必须保证基准站WGS-84坐标和控制点所对应的WGS- 84坐标在同一个WGS-84坐标系统内。 3、流动站设置 :第一步设置相应参数;第二部将仪器的工作模式设为RTK流动站模式,建立差分关系,让流动站认知基准站的已知位置;第三部设置基准站电台。 4、求解转换参数 : 求取转换参数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a、控制点联测求(常用):使用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两套坐标建立关系求得。 b、人工输入转换参数:使用已知的转换参数。 c、 地图投影确定转换参数:使用已知的投影方式,从而确定转换参数。 注意:使用方法b和c时基准站的坐标必须放在已知点上,而且基准站的WGS-84坐标必须是已知的地方坐标通过已知的转换参数和投影方式反算得到。 5、进行点采集: 用控制点求转换参数时的多种作业方式: a、 基准站置于已知点上:基准站的WGS-84坐标的获得方法有2种: (1)使用已有的静态数据: 直接将控制点的WGS-84坐标和地方坐标输入手簿直接求取。 (2) 使用上点采集的方式获取,此种方法是在无WGS-84成果的情况下使用,具体做法如下:基准站的WGS-84坐标直接从手簿中读取,然后将流动站拿到控制点上去采集WGS-84坐标。 b、 基准站置于未知点上,即基准站任意摆放时: 虚拟一个基准站的地方坐标,基准站的WGS-84坐标直接使用手簿读取,然后将流动站拿到控制点上去采集WGS-84坐标。此时由于基准站的地方坐标是一个虚拟坐标,基准站不得参与转换参数的求解。 三、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进行I级导线加密的应用 为了更好的对GPS—RTK技术在I级导线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进行验证,我们在工程开始作业前对测区部分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由于本次检测的一级导线点大都位于居民地内,房屋较为密集,高大树木遮挡严重等因素,都会对RTK测量精度产生影响,为了使本次试验顺利完成,我们制订了相应的措施: 1、基准站的选择: 基准站点位选择在视野开阔、地势较高的小山丘处,避开了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电台发射塔、微波站等)以避免周围磁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