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宄的回顾与反思
基于1989—2016年核心 文献的统计分析
:
牛伟强/张倜/熊斌
牛伟强(1983-),男,河南郑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博士生,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数 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研允;张倜,熊斌,华东师范大学数 学系,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
原文出处:
《数学教育学报》(津)2017年第20175期第66-70页
内容提要:
使用内容分析法对中国1989—2016年核心 发表的中小 学数学建模研宂文献从年代分布、 分布、机构分布、 作荞情况、研允方法和研允内容6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分 析,剖析了目前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允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并指出了若干未来可能的研允方向.
名称:《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2018年01期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建模/反思/内容分析法
标题 .?
基金项目 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课题 数学实践(13dz2260400).
1991年10月上海市举办了首届金桥杯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初赛),
并于翌年举行了决赛,这场比赛成为中国中小学数学应用和建模活动的肇始.1997
年北京市举办的高中生数学知识皮用竞赛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 19届,在中国高
中数学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
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比赛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引起了广大师生和数学教育研
究人员的关注.随着中小学数学建模的研究和普及,数学建模于2003年正式进入普
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近年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再次肯定
了模型思想和数学建模对中小学生的教育价值.鉴于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
的肯定和推动,关于数学建模的研究也弓I起了越来越多教师和学者的重视,中小学
数学建模研究逐渐走向繁荣.
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中国数学建模研究文献逬行研究,分
析的维度主要有年代、著者区域、著者系统、著者合作度以及学科范围等5个方面
[1].近年来有学者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时间分布、 分布、 分布和关键词
分布4个维度对中国知网中的数学建模文献进行分析[2].也有学者从文献计量(年代
分布和 分析)、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数学建模应用3个维度对中国知网中
的数学建模文献进行研究[3].可以发现,已有统计学视角下的研究关注对象并不明确
针对中小学数学建模,并且分析维度也不尽合理,更重要的是缺少研究内容、研究
方法等重要维度.查阅文献尚未发现有人从统计学的角度对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进行
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因此,很有必要从多个维度对近30年来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 究文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总结取得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的研究不足,展望可
能的研究方向,为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使用维普 中文 服务平台7.0进行文献检索.高级检索条件下
题名或关键词选择数学建模,年份选择1989—2016, 范围选择核 心 和CSSCI来源 ,学科选择理学和文化科学,检索得到706篇文献
然后通过人工筛选出关于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的文献,最后一共得到87篇研究论文.
研究者使用内容分析法对这87篇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文献进彳子分析,分析维度包括
年代分布、 分布、机构分布、 情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6个方面.分 析过程中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年代分布、 分布、机构 分布、 情况和研究方法这5个维度主要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内容维度主 要使用定性分析的方法.
三、结果与发现
(-)年代分布
文献的年代分布具有重要的统计学意义,从文献的年代分布可以了解一个课题
的动态发展过程,判断一个课题的研究变化趋势.图1为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文 献年代分布图.
根据图1可以发现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不少年份发文只有1篇甚至0篇,
计算发现年均发文量仅有3.1篇.可见,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年均发文量很低.观
察可知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发文数量有逐渐增长的趋势,在2001年达到了最
高峰,而中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恰好在2001年启动.这表明随着课改的实施数
学建模已经引起了中国数学教育工 的重视,广大数学教育工 积极响应国家
的号召,大力宣传、研究数学建模.最后,还可以发现自课改以来中小学数学建模研
究呈现出波峰和波谷交替出现的态势,据此可以推断中小学数学建模在未来很可能
再次出现研究的高潮.
(二) 分布
统计发现这87篇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文献分布在21种不同的核心 ,其中
仅有7篇论文来自CSSCI来源 (含扩展版).可见,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论
文较少发表在CSSCI来源 .这表明中国中小学数学建模研究的质量还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