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探析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doc

发布:2017-06-08约5.0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析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路线及工作流程   摘 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生产实践,概述地理国情普查的总体技术路线和工作流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 地表覆盖 国情要素 遥感解译样本 元数据 中图分类号: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042-03 地理国情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作为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一种重要调查手段,其目的就为了是查清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我国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能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不断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1 国情普查总体技术路线 以省普查办下发的卫星正射影像数据为依据,收集整理第2次土地调查资料、交通、水利、林业、规划、民政等多行业专题数据及最新生产的1∶5000 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用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地理??情内外业一体化软件,按照“先内业预判,后外业核查,遥感样本解译,再内业编辑整理”的作业方式,进行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与解译,通过外业电子调查系统,开展地表覆盖、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的普查与核查,建立本底数据库,通过基本统计与分析,形成一系列的成果图、表、册及报告。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国情普查总体工作流程 将收集到的行政区划数据、水利普查数据、交通运输数据等其它专题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编辑,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的内容和要求,更新、生产基础地理国情普查框架数据。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采用多源信息辅助判读与解译、自动处理与人机交互解译、外业调查与核查、地理国情信息统计与分析等技术手段,开展理国情普查信息获取工作 2.1 资料收集和整理 2.1.1 正射影像 标准分幅DOM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景为单位的全色及多波段卫星影像。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由数字正射影像文件、记录影像地理坐标信息的影像信息文件和元数据文件三部分组成 2.1.2 1∶1000 0和1∶5000 0DLG数据 最新“十二五”基础测绘1∶1000 0 DLG数据以及部分“十一五”基础测绘1∶1000 0 DLG数据,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以及最新的1∶5000 0DLG数据,也采用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6°分带、1985国家高程基准 2.1.3 专题资料 专题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数据,将收集到的行政区划数据、水利普查数据、交通运输数据、教育医疗等其它专题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编辑,并按规定要求进行提取,对已提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补充,形成地理国情普查参考数据 2.2 地表覆盖分类采集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了地表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订正本)的要求,以卫片正射影像为基础,利用更新、生产的地理国情基础框架数据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资料,结合已经获取的遥感解译样本数据,采用人工解译的方式,开展地表覆盖类型内业判读与解译,生产过程中同时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订正本)中要求的元数据信息 基于高分辨率航空航天正射影像,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DPJ 01-2013订正本)要求,针对不同地理要素的特点,进行图斑的自动提取或人工采集,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集各种专题数据和遥感解译样本,对解译成果进行人工分类和修正,得到地表覆盖过程数据。然后根据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对地表覆盖LCA层进行编辑、整理和修改,形成地表覆盖成果,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2.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指除按照地表覆盖要求分类之外,以地理实体(或地理对象、地理要素)形式采集道路、水系、构筑物以及地理单元数据,并且这些数据只能以矢量方式表示。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