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东北大学传感器实验报告.doc

发布:2017-02-01约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MERGEFORMAT2 PAGE \* MERGEFORMAT15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ΔR/R=Kε 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 Uo1= 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4V、±15V、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4位数显万用表(自备)。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安装、接线示意图 实验数据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 5 10 16 21 25 31 36 41 47 52 4、根据表1计算系统灵敏度S=ΔU/ΔW(ΔU输出电压变化量,ΔW重量变化量)和非线性误差δ, 解:S=200/47=4.225 δ=Δm/yFS ×100%=2/200×100%=1% 四、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数据,并绘制出单臂电桥时传感器的特性曲线。 实验误差: 产生非线性误差的原因:电阻变化率△R/R不可能完全成线性增加。 实验二 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比较半桥与单臂电桥的不同性能、了解其特点。 二、基本原理:不同受力方向的两只应变片接入电桥作为邻边,电桥输出灵敏度提高,非线性得到改善。当应变片阻值和应变量相同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2=EKε/2。 图2 应变式传感器半桥接线图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主机箱、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画出实验曲线,计算灵敏度S2=U/W,非线性误差δ。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电压(mV) 13 24 33 43 53 64 74 84 94 104 2、由所得数据绘出半桥电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如下: 3、(1)计算系统灵敏度: ΔV=(24-13)+(43-13)++(104-94)/9=(104-24)/9=8.89mV ΔW=20g S=ΔV/ΔW=0.444mV/g (2)计算非线性误差: Δm =(13+24+33+43+53+64+74+84+94+104)/10=58.6mV yFS=104mV δf =Δm / yFS×100%=56.3% 误差分析:电桥原理上存在非线性误差 实验三 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全桥测量电路的优点。 二、基本原理: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受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03=KEε。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误差和温度误差均得到改善。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图3—1 全桥性能实验接线图 实验数据 重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V(mv) 16 30 46 60 76 90 106 121 136 152 2、由所得数据绘出半桥电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如下 全桥传感器特性曲线 由图可知,全桥的传感器特性曲线的线性特性良好,电桥输出灵敏度很高。 3、(1)计算系统灵敏度: ΔV=(30-16)+(60-46)++(152-136)/9=(152-30)/9=13.56mV ΔW=20g S=ΔV/ΔW=0.68mV/g (2)计算非线性误差: Δm =(16+30+46+60+76+90+106+121+136+152)/10=83.3mV yFS=152mV δf =Δm / yFS×100%=54.8% 图3-2应变式传感器受拉时传感器圆周面展开图 误差分析:仪器本身存在系统误差,读数误差。 实验九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二、基本原理:差动变压器由一只初级线圈和二只次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根据内外层排列不同,有二段式和三段式,本实验采用三段式结构。当差动变压器随着被测体移动时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也随着轴向位移,从而使初级线圈和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