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说课讲稿.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说课稿
应城市四里棚中心学校 程华兵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四里棚中心学校的生物老师程华兵。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探究影响鼠妇 分布的环境因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及 板书设计五 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地位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人教版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学生生物学习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和动物实验,因此显得非常重要。教材中提供的资料非常 少,利用这个契机,充分发挥学生去开发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获取 资料的能力。可通过以下方式:①让学生亲自捕捉鼠妇,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和食性,并饲养 鼠妇,通过亲身的体验生活,获得课程资源。②通过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获得课程资源。③ 通过收集和查阅资料,寻找课程资源。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新标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以及倡导探究性 学习”的新理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科学探究学习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②了解影响鼠妇生活分布的环境因素。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和设计对照实验。 ②通过捕捉、饲养鼠妇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途径收集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④通过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树立“生物离不开环境”的观点,关爱生物,爱护大自然。 ②确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根据新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学生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根据问题和假设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难点:1、尝试饲养鼠妇,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和对照实验。 2、学生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 和交流 教学离不开学生,离开学生的空洞说教无疑是失败的,只有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才能 走上成功之路。对七年级的学生我做了如下的分析:
学情分析 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上看,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已掌握了一定的科 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资源去探究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上来看,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和动手实验活动充 满了兴趣,喜欢和别人交流,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易于形成活跃的氛围。利用这一点, 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七年级的学生又还处于一个好动的年龄,善于表现自己但自我控能力差;而这又是学生 初中学习课程中的第一个实验,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因此,把控好课堂秩序,提高课堂的学 习效果,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做好本次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下面我将说说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学和学法 (一)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为了弄清重点, 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定如下教法:实验指导法、引导式教学法。 (二)说学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 还要让学生会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所以我设计如下学法: 1、学生通过对鼠妇生活环境和方式的观察,学会观察、思考和饲养鼠妇。 2、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虚心请教、互相学习。 3、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学会设计、改革和创新实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鼠妇的生存环境、捕捉饲养鼠妇,并详细记录捕捉鼠妇的地点和环境。 2、学生饲养鼠妇,并详细记录饲养的过程和结果。 3、教师课前将各实验先做一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学生和教师根据现有资源,一起合理准备实验器材,如盒子可选用文具盒或自制纸盒, 透明材料可选用玻璃板或透明书夹,遮阴材料宜选用效果较好的黑色材料,可选用复写纸等。 (二)导入新课: 学生畅谈收集捕捉鼠妇的经历,引入新课。 (由于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学生很 容易打开话闸,进入课堂状态。 ) (三)体验探究: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 14~15 页探究实验的主要步骤,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四)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 学生根据观察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哪些?(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 , 提出探究问题。 (由于空气成份较难控制,我让学生选择另三个因素进行探究。 ) 2、作出假设:学生根据自己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及对鼠妇生活环境的观察作出相应的 假设。 讨论:提出的“问题”与作出的“假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