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乳腺癌-》PPT课件.ppt

发布:2018-06-06约1.62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乳腺癌 (breast cancer ) 制作人:何庆健 专业:临床医学 学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发女性,男性少见。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腺癌。 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40~60岁,尤其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见 北美、北欧高发,4倍于亚、非、拉美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趋于年轻化 发病的高危险因素: 1、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绝经年龄大于55岁 2、生育年龄:第一胎足月产龄迟于35岁、)40岁未孕 3、哺乳可降低发病率,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4、产次:产次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5、家族史:3-8倍于正常人群 6、其他:肥胖与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 病理类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以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转移很少,预后很好。 2、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鳞状细胞癌。分化高,预后较好。 3、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单纯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癌。此性分化低,预后差。其中硬癌最多见,占60%。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可浸润皮肤、胸大肌。胸筋膜等组织 2、淋巴转移途径:乳头、乳晕、乳房外侧约60%-70%向同侧腋窝转移。乳腺内侧病灶约有30%左右发生内乳淋巴结转移。 3、血运途径转移:可经淋巴途径进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肺、骨、肝 3.晚期局部表现 ①肿块固定形成所谓“铠甲胸” ②卫星结节 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 ③皮肤破溃 肿瘤向外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死溃疡,易出血感染,有恶臭。 4.转移 淋巴转移多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少有对侧转移。 早期淋巴结先是散在、活动好,以后数目增多、融合;甚至可和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联 晚期可出现上肢淋巴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远处常见肺、骨、肝转移。 5.特殊类型的乳癌 ①炎性乳癌 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乳腺炎。体检: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该类型乳癌发展快,预后极差。② 乳头湿疹样癌 以后表现为乳头处呈慢性湿疹样改变:发红、溃烂、潮湿、结痂,反复交替进行。局部有或无肿块。预后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 诊断 1、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 2、乳腺透照、钼靶拍片、B超、核磁共振等有利于诊断。 3、病理学证实。 治疗原则 尽早实施手术,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措施的综合治疗。 治疗方式 手术 化学药物治疗 内分泌治疗 放射治疗 生物治疗 1、手术治疗 ①经典根治术:整块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连同癌肿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组织、胸大小肌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及淋巴结等软组织 ②扩大根治术 在经典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2、3、4肋软骨和相应的肋间肌,包括胸廓内动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结。适用于Ⅱ、Ⅲ期乳腺癌,尤其是乳腺内侧癌肿 ③ 改良根治术 适用于腋窝无或少有可推动淋巴结者,适用于Ⅰ、Ⅱ期乳腺癌,目前常用。 ④全乳腺切除术 适用于原位癌 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做根治术病人。 ⑤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做象限切除或局部扩大切除加腋窝清扫术,术后必须辅助放、化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