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型政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快构建现代化服务型政府
当前,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不到位的现象依然 存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对投资的强烈冲动 都影响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发挥,而政府 应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却多有缺位。“十二五”期间,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 的必然要求。
“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建设公共 服务型政府都是中国政府转型的必然趋势。公共服务 型政府就是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 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政府。加快行政体制 改革步伐,加快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的转型,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政府现代化的必 然需求。
小 TIPS: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人均GDP在9361美元 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3031 — 9360美元的为中上等收 入国家,750 — 3030美元的为中下等收入国家,750美元
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
政府需要“现代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 入达到3680美元。我国目前已步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 但步入中上收入国家之后,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 与民主参与需求会急剧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政府管 理现代化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从统计规律来看,与中下收入国家相比,中上收入 国家公共服务支出明显增加。例如,中上收入国家公共 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平均为4.5%,而中下收入国家平 均为3.5%,相差近千亿人民币;中上收入国家公共卫生 保健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3.7%,中下收入国家水 平则平均为2.5%。因而,步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要求 政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及 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如果 政府不能适应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不能及时、充足、 优质地提供人民群众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就会导致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严重短缺、社会发展严 重滞后、社会利益失衡与社会矛盾加剧的严重后果。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
公共需求相比,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的政 府行政管理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 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全国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尚 未普遍享受到合理的社会保障。在我国社会保障五个 主要险种中,除医疗保险外,覆盖面都还十分狭小。公共 服务存在城乡失衡、地区失衡与群体失衡。例如,占全 国总人口 63%的农村人口仅享用20%左右的医疗卫生 资源。我国公共服务投入偏低,例如,2008年,我国财政 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为3.48%;而2002年,世界各 国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为4.4%。第二,政 府部门仍然偏多,职责交叉,影响了对经济社会的综合 管理。第三,政府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公共预算管理制度、 行政成本控制制度都要进行改革。第四,政府管理与服 务方式相对落后,公民与企业办事的审批环节、审批层 次、审批项目过多,投资环境与商业环境亟待优化。
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相互配套的有机 整体,政府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也是相互配合与相互 促进的。但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现代化的进程 明显滞后于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现 代化的重要因素。例如,政府职能越位、错位、不到位 的现象依然存在,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对投资 的强烈冲动都影响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作用的发 挥,而政府应该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却多有缺位,如公 共住房建设的短缺、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等等。随 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日益加快,必然要求行政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必然要 求加快政府现代化的进程。
行政体制改革问计“十二五”
“十一五规划”己将完成,“十二五规划”即将开 始。针对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中,应考虑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设公共 服务型政府这一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政府管理现代化。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把属于企业经营自 主权范围的事情交给企业,把应由市场和社会解决的 问题交给市场和社会,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社会自治作用。要全面正确履 行政府职能,政府要在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 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财力物力等公共 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随着经济增 长而不断增加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总量,全面提高 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 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充足优质公共服 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良好公共治理的根本转 变。
围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目标,加快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