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8-04-17约5.21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的支持! 独立性才可以与固定汇率兼得(Robert Mundell,1963)。这一理论后来被称为“蒙代尔三角”。在“蒙代尔三角”的基础上,保罗·克鲁格曼(1999) 进一步提出了“三元悖论”,即固定汇率制度、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三者不可兼得,各国至多只能实现这三个目标中的两个而不得不放弃第三个[3]。因此在当今开放的经济条件下,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一国意欲放松资本管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同时又想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只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要实现国际化,必然要求资本账户开放,最终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大国,在人民币的国际化过程中必然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就决定了改革过去相对僵化的汇率制度的必要性。 本章小结 货币国际化含义与货币国际化的标准;货币国际化的基本理论有马克思关于货币国际化的理论、最适度货币区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及三元悖论,这些理论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三元悖论。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既要结合这些理论,也要在实践中充实和发展货币国际化理论。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一) 人民币国际化动因 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国内学者就开始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进入本世纪以来,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益走高。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反对之声。但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它的动因来源于经济系统内部。 1.中国经济与政治地位日益提高 改革开放 3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力大幅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年至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 9.8%,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 3%的增速,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份额由 1978年的 1.8%提高到 2007年的 6%,而人均国民总收入也由 190美元上升至 2360美元。2008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00670亿元,较上年增长 9.0%[11]。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见表2-2所示)为397983亿元,世界排名第二位(见表2-1所示),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表2-1 2010年世界GDP排名前三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1978年我国外贸总额为 206亿美元,占全球比重0.78%,排名世界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