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劳动经济学讲义第五章_图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第五节 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劳动力迁移)一般包含多重涵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1.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2.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3.劳动力行业性流动(易地在其它行业就业)。 两点说明: 劳动力流动和人口流动有区别 劳动力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影响 *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成因 劳动力流动的成因: 主要受经济动因的影响,表现为 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美国与欧洲)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 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国内外) 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裁员和辞职)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国际人才向国内的流动) 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 (中高层人员离职增加) *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模型 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 * 2.1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 单个劳动者自愿流动的经济分析:劳动力的流动实质上是人力资本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人力资本模型可以被用来理解和预测自发的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迁移的公式:如果与流动相联系的收益现值超过了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总和,那么劳动力的迁移就会发生。估计劳动力流动净收益的公式为: 净收益现值 = 解释: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两种工作之间的效用差(Bjt-Bot)越大,净现值就越大,就越有可能流动。 *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当前主要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非法流动或移民剥夺了一个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 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作是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 评述:上述两种观点都未免太简单化,因为它们忽视了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 2.2 非法流动与移民 移民的经济影响: 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然有害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是错误的。 “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 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 那些与非熟练移民没有密切替代性的劳动者,受益于移民。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1 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2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3.4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3.5 职业和技术等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 *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3.1 年龄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一个人越年轻,那么他从人力资本投资中所能够获得的潜在收益也就会越高。其次,年轻人的心理迁移成本相对较低。 根据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岁-24岁之间。 3.2 家庭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许多经验研究发现:未婚比已婚更容易流动;妻子就业阻碍流动;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越不容易流动;有学龄儿童的家庭不易流动。 * 3.3 受教育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较高的教育水平有较高迁移率。 30岁-34岁的美国公民的迁移率(%),1993-1994年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 3、4 迁移的距离与劳动力流动 劳动力流动的可能性与迁移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统计结果表明,随着流动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就会随之下降。 距离越远,可能流动的劳动者获得工作机会的信息就越有限。与迁移本身以及迁移之后回去看望朋友、亲戚的交通问题有关的货币成本以及迁移的心理成本,都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上升。 距离弹性:距离弹性= 流动量%变化/流动距离的%变化 3.5 职业和技术等级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职业也是影响劳动力流动性大小的重要原因。 职业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反比。 第三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诸因素分析 * 第四节 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机制 4.1 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形式 地域之间:指劳动力的职业没变,但可能是在地区之间或国家之间进行流动。 行业之间:指劳动力从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这种情况相对很少。 职业之间:劳动力的居住地并未发生变动,但是职业发生了变化.、 岗位之间 :劳动力依然从事以前所从事的职业,而且居住地也没有发生变动,只是从一个单位换到另一个单位,或是从原来的单位的某一个工作岗位换到了另一个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