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生产工艺控制要点教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奶生产工艺控制要点
2
手工酸奶
1 原料奶
2 分离净乳
3 配料
4 冷却、定容
5 脱气、均质、杀菌
6 接种
7A 灌装
8A 发酵
7B 发酵、翻罐、冷却
8B 灌装
凝固型
搅拌型
9 冷却、后熟、出厂
酸奶生产工艺
3
1、原料奶
4
无抗
β-内酰胺类快速检测
酸奶小试
一看滋气味
二看组织状态
三看酸度和发酵时间
≤200万个/ml
4±2℃, ≤ 24小时
菌落总数
存储温度、时间
抗生素
风味不良
发酵状态不佳
若需存储过夜,需要进行预巴杀处理。
原料奶(温度影响)
5
贮存时间
冷却(4℃)
未冷却
刚挤出的乳
11500
11500
3h以后
11500
18500
6h以后
6000
102000
12h以后
7800
114000
24h以后
62000
1300000
抗生素影响:环丙沙星(氟喹诺酮类)
当环丙沙星质量浓度为0.4µg/ml,发酵乳有少量乳清析出,稠厚度不强,其组织状态和感官总分显著低于其他组。
当环丙沙星浓度超过0.2µg/ml,发酵乳的黏度显著降低,脱水收缩性显著增大,降低了产品的稳定性。
环丙沙星的残留会影响发酵乳的风味,使发酵乳的香气不足。
“有抗奶”对人的危害
一、引起过敏反应 抗生素中的青霉素、四环素、磺胺类药物都可引起人的过敏反应,经常喝含抗生素的牛奶,会使人反复受抗生素的刺激致敏
二、造成菌群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人肠道内的菌群与人体能相互适应,某些菌群还能抑制其他菌群过度繁殖,但长期摄入抗生素,可使菌群平衡紊乱、致病菌过度繁殖
三、产生耐药性 抗生素蓄积后,细菌为生存会慢慢适应,产生耐药性。耐药菌如果进入人体,患病后会造成对药物不敏感,和滥用抗生素后果一样严重
“有抗奶”可以分解成“无抗”
既然“有抗奶”会对人产生危害,为什么却要叫停无抗奶宣传销售?据媒体报道,原因就是一种叫做β-内酰胺酶的物质,它可以把“有抗奶”打扮成无抗奶。
2、分离净乳
8
乳在分离钵内受到强大离心力的作用,将大量的机械杂质留在分离钵内壁上,而乳被净化。
原料乳经过数次过滤后,虽然除去了大部分的杂质,但由于乳中污染了很多极为微小的机械杂质和细菌细胞,难以用一般的过滤方法除去。
2、分离净乳
① 原料乳的温度 乳温在脂肪溶点左右为好,即30℃~32℃。如果在低温情况下(4℃~10℃)净化,则会因乳脂肪的黏度增大而影响流动性和尘埃的分离。
② 进料量 根据离心净乳机的工作原理,乳进入机内的量越少,在分离钵内的乳层则越薄,净化效果则越好。大流量时,分离钵内的乳层加厚,净化不彻底。但也少考虑到生产效率问题,所以一般进料量比额定数减少10~15%。
③ 事先过滤 原料乳在进入分离机之前要先进行较好的过滤,去除大的杂质。一些大的杂质进入分离机内可使分离钵之间的缝隙加大,从而使乳层加厚,使乳净化不完全,影响净化效果。
9
3、配料——3.1 奶粉水合
10
低温长时
高温短时
溶解温度:45-55℃ ;
水合时间:30分钟;
适用于标准化奶粉、WPC粉溶解工艺。
溶解温度:45-55℃;
储存温度:4-6℃;
水合时间:12小时以上 ;
适用于复原乳配制生产工艺。
标准化的量要严格控制!
奶粉水合原理—酪蛋白胶束的自凝聚和解聚过程
3、配料——3.1 奶粉水合
注意事项:高温短时水合时,必需在奶粉水合完成后再加入其它辅
料,以 免影响水合效果。
高温短时水合辅料加入方式效果对比
11
酸奶感官
奶粉和辅料同时加入
奶粉水合后再加辅料
酸奶风味
喝后有粉味
喝后粉味较轻
酸奶口感
口感粗糙,有肉眼可见颗粒
口感较为细腻
12
不同的奶粉水合工艺生产出的酸奶比较图
执行低温长时水合工艺生产的酸奶
3、配料——3.1 奶粉水合
未执行低温水合工艺生产出的酸奶
3、配料——3.1 奶粉水合
奶粉水合实验结果
13
14
3、配料——3.2 稳定剂的溶解
复合增稠剂9358、琼脂、CMCFH9:
与白糖按1∶5左右干混后溶解,溶解温度:70-75℃,溶解时间:20分钟。
变性淀粉:分散温度≤55℃。注意:淀粉在产品杀菌前加入,加入淀粉后在均质前避免继续升温,以免淀粉颗粒糊化,均质过程中部分淀粉颗粒破裂,影响产品粘度,同时物料罐搅拌器必需开启,以防淀粉沉淀。
3、配料——3.3 甜味剂
15
阿斯巴甜
其它甜味剂
阿斯巴甜:不耐高温。在物料接种前,用无菌水溶解后加入(或在杀菌前加入,但需提高5%添加量)。
其它甜味剂:都可在配料过程加入。
16
4、冷却
17
脱气罐工作原理—负压沸腾
1-安装在缸里的冷凝器 2-切线方向的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