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年级语文第1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1.doc

发布:2017-04-15约9.2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 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4、 在中学生夏令营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 !’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 5、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 B.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 C.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 D.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 2.对文中四个带“ ”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指三个人 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 C.“择”是选择之意。 D.“从”是跟从,意译为学习。 四.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五、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此书为西汉淮南王__________________编著。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出自于此。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