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物理第二次模拟模试题分题型汇编3》.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城区
13.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学说和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给出了几个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物理实验,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发展史实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实验基础
B、光电效应实验表明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是正确的
14.如ν1、ν2、ν3和λ1、λ2、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λ1λ2 B. λ1λ3
C.ν1ν2 D.ν2ν3
15.一摆长为l的单摆做简谐运动,从某时刻开始计时,经过t=,摆球具有负向最大加速度,下面四个图像分别记录了该单摆从计时时刻开始到的振动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16.如图所示,50匝矩形线ABCD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T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面积S=0.5m2,电阻不计。线框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 以角速度ω=200rad/s匀速转动,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相连,副线圈线接入一只“220V,60W”灯泡,且灯泡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位置穿过线的磁通量为零
B.线中产生交变电压的有效值为V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5︰11
D.的最功率为W
17.d的两水平虚线p1、p2表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的上下边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正方形线框abcd的边长为L(Ld)、质量为m、电阻为R,线框处在磁场正上方,ab边与虚线p1相距h。线框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线框平面始终在竖直平面内, 线框的ab边刚进人磁场时的速度和ab边刚离开磁场时的速度相同。在线框从进入到全部穿过磁场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mgd
B.线框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为mgL
C.线框的最小速度为
D.线框的最小速度为
13.D 14.C 15.A 16.C 17.B 18.A 19.A 20.D
西城区
13.普朗克在1900年将“能量子”引入物理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人们在解释下列哪组实验现象时,都利用了“量子化”的观点
A.光电效应现象 氢原子光谱实验 B.光电效应现象 α 粒子散射实验
C.光的折射现象 氢原子光谱实验 D.光的折射现象 α 粒子散射实验
14. 用单色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会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上中央亮条纹最宽,两边的亮条纹宽度逐渐变窄
B.若减小实验中双缝的距离,屏上条纹间距也减小
C.在同样实验装置的情况下,红光的条纹间距大于蓝光的条纹间距
D.同样条件下,在水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上所得条纹间距比在空气中的大
15.一个氘核和一个氚核经过核反应后生成一个氦核和一个中子,同时放出一个γ光子。已知氘核、氚核、中子、氦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普朗克常量为h,真空中的光速为c.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个反应的核反应方程是
B.这个核反应既不是聚变反应也不是裂变反应
C.辐射出的γ光子的能量E = (m3 + m4-m1-m2)c2
D.辐射出的γ光子的波长=
16.已知万有引力恒量G,根据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A.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和其运行的周期 B.月球自转的周期和月球的半径
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半径 D.地球公转的周期和日地之间的距离
17.一条足够长的浅色水平传送带自左向右匀速运行。现将一个木炭包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的最左端,木炭包在传送带上将会留下一段黑色的径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色的径迹将出现在木炭包的左侧
B.木炭包的质量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C.传送带运动的速度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D.木炭包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越大,径迹的长度越短
18.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运动到b点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图中一组平行实线可能是电场线也可能是等势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B.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如果实线是电场线,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D.如果实线是等势面,则电子在a点的电势能比在b点的电势能大
19.如图所示,两个半径相同的小球A、B分别被不可伸长的细线悬吊着,两个小球静止时,它们刚好接触,且球心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两根细线竖直。小球A的质量小于B的质量。现向左移动小球A,使悬吊A球的细线张紧着与竖直方向成某一角度,然后无初速释放小球A,两个小球将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没有能量损失,且碰撞前后小球的摆动平面不变。已知碰撞前A球摆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