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殡仪馆迁建工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化县殡仪馆迁建工程-总图工程 设计说明及方案图纸 第一节 总平面布局 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开化县殡仪馆迁建工程,红线面积101817平方米,152.7亩;其中殡仪区规划红线面积52019平方米(78.0亩);殡仪区规划红线面积不包括与星化路连接部分的道路红线及至公墓的道路红线。 该工程位于开化县池淮镇黄庄村文山坞,原星口粮种厂地块,由星化路设一条14米宽的支路至殡仪馆,该路约2公里长。 2、设计理念:总体布局中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格式,形成中国古代陵园中的“甬道”,还采用外连廊形式把各建筑紧密联系,形成丰富的建筑群体。 3、出入口设置:殡仪馆主入口设置在西侧,通过一条14M道路与星化路相连接,主要承担治丧群众的车辆及扫墓人员进出。南侧生活区有一条小道可以通往附近村庄,这个作为场地的次出入口,有紧急情况可以作为疏散出口。各个功能区内部通道进入,互不干扰,实现了人车分流。 4、停车场设置:在殡仪馆入口处设置比较大型的停车场,供扫墓人员及治丧群众的车辆停放,其它部位零星设置停车位,内部工作人员单独设置停车位,与外部人员车辆互不干扰;殡仪区一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生活区因无法设置环形车道,在道路的尽头设置大于12x12m的回车场。 5、道路设置:左侧的道路通向公墓,右侧的道路为殡仪通道,殡仪区与办公生活区分开,殡仪区前面设置馆前广场和休闲公园,与生活区联通。 6、功能区设置:殡仪区内,根据场地条件,各功能区成线性布置,通过连廊相互联系,最前面布置悼念厅及业务大厅,中间布置灵堂区,靠后侧布置火化间及冷藏间,连廊与各功能分区之间形成半封闭的庭院空间。生活区行政楼功能相对比较独立,因此放在地块的西南侧,并在此处设置员工健身中心,有篮球场、羽毛球场及健身器材等。墓地设置在场地的西北角,有单独的通道,与殡仪区及生活区互不干扰。 第二节 景观、绿化 1、设计依据 1)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图; 2)设计任务书;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11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006 5)《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124-99 6)《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 7)《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00号 8)《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9)国家、省、市现行相关规范规定 2、设计理念与原则 1)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是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岁在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下,我们在这次开化县殡仪馆工程景观设计中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 2)充分考虑殡仪区的建筑、小品、铺装等景观因素,处理好植物生态效益与环境功能、总体环境景观与局部区域、近期效果与中长期效果等等多方面的关系,力求植物景观与殡仪区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3)因地制宜,注重植物品神多样性;根据植物的姿态、色彩和生物学特性,注意多种多样种植形式的运用,注意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多层次合理搭配,注意常绿与落叶比例协调,从而达到立面层次丰富,平面曲折有效的视觉效果。同时,以人为本,突出现代殡仪区“生态殡葬”需要,在植物品种中选择保健型树种,例如香樟、银杏及芳香类植物等。 4)植物的配置、种植不影响各单体建筑之间的通风采光,注意尺度感、简洁、不过分拥挤、不遮挡景观视线。 5)在火化间和悼念厅之间的绿化中,不仅要创造一个防噪、安静、清洁、优美的殡葬环境及悼念场所,而且,在树种选择时,必须注意不选用飞毛,飞絮的树种萝注意不栽种多刺、有毒、有臭味及容易引起过敏症的植物。 3、景观绿化设计 1)殡仪区主要为功能用房,冷藏间与火化间西侧采用小品、假山与卵石小道结合,周围辅以草坪及桂花树,去墓地的道路旁设八角冬青绿篱。 2)火化间与小灵堂、悼念厅西侧点缀部分水景,绿化除草坪外,主要种植龙柏和塔松,龙柏规格50-60公分,塔松 2米高;去墓地的道路旁设八角冬青绿篱。 3)入口北侧是一个较大规模的草坪砖停车场,既能满足停车场承载力的要求, 又有绿色草坪,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增加美感。草坪能降低环境噪声污染, 吸收空气中的灰尘、粉尘等杂质和汽车尾气排放出的SO2、CO 等有害气体, 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施工工艺简单, 造价低廉, 环保经济。 4)停车场北面以殡仪区因地形形成一块三角地,此处设有车库、便利店、公厕等配套设施,设计时将此处设为生态公园;该生态公园布置有一个较大的小品,起步处设计花池座凳、中间设现代遮阳亭,亭子3.5x3.5米,卵石小道宽0.8米,中间有水景点缀,收尾处是一个半圆形花岗岩拼花场地(半径5米)与墓地道路相接;绿化树种有秋枫、桂花、玉兰、茶花等,行道树与行道树之间以八角冬青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