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件:常用穴位取穴方法PPT课件.ppt

发布:2019-04-24约2.76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度定穴法-背部  直量:上下距离(直寸)以脊椎棘突为依据。  横量: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单侧为3寸);两骶髂关节之间-3寸(单侧为1.5寸),以此作为背部横寸的依据。肩峰至后近中线-8寸。 骨度定穴法-胸腹部 直量:胸部的上下直行距离(直寸)以肋间隙为依据。 腹部,自胸骨下角(歧骨,剑突上)至脐中-8寸;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方-5寸(或脐中至耻骨联合作6寸),以此作为腹部直寸的依据。  侧面,自腋窝中至季肋(11肋)-12寸。  横量:两乳头或两锁骨中点(缺盆)之间-8寸(单侧为4寸),以此作为胸腹部横寸的依据。 骨度定穴法-上肢部 上臂,腋纹头至肘横纹-9寸。   前臂,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横纹-12寸,作为上肢内外侧直寸的依据。 骨度定穴法-下肢部 大腿部,股骨大转子上(环跳)至膝中(股骨外侧髁与胫骨外侧髁连接处)-19寸;  平耻骨联合上缘至膝髌上缘-18寸,作为大腿外侧或内侧直寸的依据。 大腿后,臀横纹(承扶)至膕横纹(委中)可折作14寸。  小腿部,膝中(膝眼、委中)至平外踝高处(解溪、昆仑)-16寸;胫骨内髁下(阴陵泉)至平内踝高处(太溪)-13寸,作为小腿外侧或内侧直寸的依据。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骨度分寸歌 针灸骨度分寸歌?头部分寸有何难,?发发12,印发3,?印大18,大发3,?? 头维之间横9寸,?乳突耳后9寸连。??? 胸腹胁部看周全,先说8寸两乳间,天突胸剑歧为9,?5寸脐至耻上缘,腋顶章门取12,8寸胸剑歧脐间。??? 背腰唯后正中线,肩胛内缘只横3,另有8寸是哪里??后正中线肩峰缘?。??? 肘腕横纹有12,?肘横9寸腋后前。??? 下肢(腘)横纹先看,?相约16外踝尖,?臀沟14转19,?胫髁踝尖只13。 部位 起 止 常用骨度 度量法 用途 头面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直度 确认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心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度 确认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后发际正中至第7颈椎棘突下 3 直度 确认第7颈椎棘突下-后发际正中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度 确认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前额两发角之间 9 横度 确认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腹部 两乳头之间 8 横度 确认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平线至季肋(11肋) 12 直度 确认胸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脐中 8 直度 确认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5 直度 确认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腰背部 两肩胛骨内侧缘之间 6 横度 确认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两骼后上棘之间 3 横度 确认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 腕横纹-肘横纹 12 直度 确认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腋横纹 9 直度 确认上臂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 直度 确认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腘横纹-外踝尖 16 直度 用于足三阳经腧穴的量取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直度 确认下肢外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股骨内侧踝下方-内髁尖 13 直度 确认下肢外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臀横纹-腘窝 14 直度 用于下肢外、后侧足三阳、足三阴经腧穴量取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等。 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当闭口等。 指寸定位法 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也称“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手指比量法”。有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横指同身寸之分。 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称中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取穴;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称拇指同身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宽度为3寸,称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简便取穴法? ?它是临床长期实践摸索得出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为列缺穴;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等。 取穴方法大致有以上4种,在按摩运用中,通常以上四种取穴方法相配合,根据具体情况、部位适当选择。 取穴注意 认为取穴的方法,一定要按照分寸,先要心中有数,再观察病员的体表标志,并采取适当的姿势以点定穴位。在肢体的阳面,须观察筋骨的凹陷;在肢体的阴面,须注意动脉的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