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新药研究与开发概论.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从1993年开始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成方法学、构效关系、成药性等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1997年,上海药物所申请了盐酸安妥沙星及其系列化合物的专利。 2000年获得中国专利局授权的化合物、合成工艺、抗菌药用途等专利权。 酶抑制剂的研究 淀粉酶 (Amylase) 麦芽糖酶(maltase) . 酶抑制剂 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 又称原型物,或先导物),是通过各种途径或方法得到的具有某种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先导物未必是好药。由于活性不很强,药动性质不合理,特异性不强,毒性大,不能作为药用,但为我们提供了可供改造的线索。 1、先导物的产生1.1 天然活性物 如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从吗啡到合成镇痛药大伦丁;从红霉素到克拉霉素,阿齐霉素;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美伐他汀到其它他汀类。 1.2 生物化学为基础 从5-HT到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以组胺为化学起始物,寻找西米替丁,雷尼替丁和法马替丁等;从肾上腺素到其激动剂和拮抗剂等。 1.3 基于临床副作用或老药新用:长压定(抗高血压为主,促进毛发生长为副)发展出米诺地尔,局部用药治疗脱发症,抗高血压为副作用;磺胺利尿发展出噻嗪类利尿药物。 1.4 基于生物转化 如从非那西丁到扑热息痛;保泰松的代谢活化;异丙嗪到氯丙嗪等强安定类。 1.5 药物合成中间体 如保肝作用的五味子丙素到联苯双酯。1.6 组合化学方法产生的先导物 1.7 基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理设计先导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肾素-血管紧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卡托普利 1.8 反义核苷酸 反义核苷酸能够与DNA或mRNA发生特异性结合,分别阻断核酸的转录或转译功能,则会阻止与病理过程相关的核酸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种能与DNA或mRNA结合的互补链称作反义寡核苷酸。 所以认为这类药物从根本上干预了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或翻译,理论上应为治本药物。 1.9 幸运发现的先导物:1927年,Fleming,青霉素。 经典的电子等排体 一价 二价 三价 四价 环内等排体 F,OH,NH2,CH3 -O- -N= =C= -CH=CH- Cl, SH,PH2 -S- -P= =N+= -S- Br -Se- -As= =P+= -O- I -Te- -Sb= =As+= -NH- -CH= =Sb+= 非经典的电子等排体范围较广,包括 (1)能产生相似或相拮抗生理作用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2)疏水性、电性和空间效应等重要参数类似的电子等排体。 可达到四个目的 (1)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代时,得到相似的药理活性。 (2)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代时,可能产生拮抗的作用。 如果替代H的F原子在生物反应中最终要除去的话,则可能产生拮抗作用。这是因为C-F键相当稳定,在生理条件下不易断裂,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欺骗性地掺入生物大分子。结果导致致死合成. (3)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代时,毒性可能会比原药降低。 如:钙敏化药伊索马唑 (4)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代时,还能改善原药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血药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 生物电子等排体设计的主要方法 (1)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见各章 (2)环等当体(ring equivalents)。 一些不同的芳香环和杂环相互替代后,可产生相似的生物活性,这些环被称为环等当体。 环等当体的替换适用于任何可能的环系统之间,例如H2受体拮抗剂: 西米替丁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罗沙替丁 (3)环与非环的等排体 以下化合物均具有抗炎活性: (4)极性效果相似的基团 羧基是酸性的极性基团,在结构修饰中,常以异羟肟酸、磺酰氨基以及一些酸性的杂环如四唑、羟基噻唑等替代。 (5)官能团的反转 3、前药原理 前药设计的目的 1.提高药物的选择性 2. 增加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3. 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4. 改善药物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5. 改善药物的溶解性 6.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7. 消除药物不适宜的性质(如苦味),使病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