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题学研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主题学 本节提示 教学内容 一、主题学的历史 二、主题学的定义 三、主题学的研究范畴和相关概念辨析 重点与难点: 概念理解辨析:主题学,主题、母题、题材、情境等 主题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一、主题学的历史 发孕于十九世纪德国民俗学研究的主题学,不仅逐渐成为德国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领域,而且在争议中坚持发展,逐渐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两大集散地——法国和美国扎下根来,推动了比较文学的深入发展。 我国的主题学研究的产生历程与德国类似,起源于民俗学研究并逐渐与比较文学相交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过世界各国学者的大力研究,主题学已经成为“比较文学研究中最令人神往的题目”(李达三) 二、主题学(英 thematology)定义 在西语中的多重含义(教材P.192-193) 那对于各国文学互相假借着的‘题材’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的稍稍明晰的探讨所取的第一个形式。这范围广大的研究在法文中没有一个确定的名称;德国人称它为Stoffgeschichte(题材史),我们现在提出了Thématologie (主题学)这名称。 —— [法]梵·第根 ? 打破时空的界限来处理共同的主题。 —— [美]弗列特里契、 马龙 我们的定义: 主题学研究文学作品中内容的某些基本问题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文学中的表现方式,和不同国家的作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与看法。 它既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中类似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作平行研究,也可以对某种题材、人物、母题或主题等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流传演变作历史的探讨。 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研究与主题研究的区别 “主题学是比较文学中的一个部门(a field of study),而普通一般的主题研究(thematic studies)则是任何文学作品中许多层中一个层面的研究;主题学探索的是相同主题(包括套语、意象和母题等)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作家手中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intention),而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主题的呈现。最重要的是,主题学源自19世纪德国民俗学的开拓,而主题研究应可溯自柏拉图的‘理念说’和儒家的诗教观。……主题学应侧重在母题的研究,而普通主题研究要探索作家的理念或用意的表现。” ——陈翔鹏《主题学研究与中国文学》 三、主题学研究范畴及相关术语辨析: (一)题材(subjiect Material)研究: 1、概念: 题材是以某种逻辑方式,如作者按照某种先后顺序,或按意识的投射反应等主观认识处理过的素材。素材是指存在于现实或历史中未经处理的材料,是文学、艺术的原始材料,未经总结和提炼,需要经过作家的文学化过程,才能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内容。这是大家都熟悉的。 三、主题学研究范畴及相关术语辨析: 2、研究内容: (1)考察一种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流传演变。 如浮士德主题的演变: 1575年《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人类探索宇宙和人生的努力是一种罪孽。 1588年,英国作家马洛:《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抗议对求知者的迫害,同情求知者的遭遇。 歌德的《浮士德》 :总结近代文化,歌颂进取精神 1947年,托马斯·曼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由一位友人讲述的德国作曲家阿德里安·弗莱金的一生》; 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悲观和乐观预测的两难境地。 (2)研究某种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表现形态的异同。 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挪亚方舟的故事都是神话体系中有关大洪水的描述。 三、主题学研究范畴及相关术语辨析: (二)母题(motif, motive): 概念辨析: (1)母题是对事件的最简归纳,主题则是较大的单位,常常通过若干母题的组合而表现出来。(从一篇具体的文学作品看) 比如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经由神谕、弃婴、不相识的父子之战,杀父、斯芬克斯之谜、娶母、追缉凶手、自杀、放逐等母题的组合,表现人与命运的搏斗及命运不可战胜这一主题。 三、主题学研究范畴及相关术语辨析: (2)母题具有客观性,主题具有主观性; 尤金·H·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则可称之为主题。 诸如“战争的无益、欢乐的无常、英雄主义、丧失人性的野蛮”,这些短语是主题,而其中所说的“战争”、“欢乐”、“野蛮”,以及人物心态(如“嫉妒”、” 骄傲”)、人物感情(如 “爱” 、 “恨”)、人物行为(如”生“、”死“、叛逆”、“谋杀”)等,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小到不可能再分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