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复习提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态度
对物体、人或事件有利或不利的评价
态度的基本要素?
态度有三个要素组成:认知要素、情感要素、行为要素
认知不协调
指个体感知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态度,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不一致现象。
自我知觉理论?
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发生的行动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该理论考察行为是否影响态度,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主要的工作态度?
1、工作满意度2、工作参与度3、组织承诺4、感知组织支持5、员工敬业度6、工作态度是否真的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第三章:
情绪和心境的来源?
1、人格2、一周中与一日中的时段3、天气4、压力5、社会活动6、睡眠7、锻炼8、年龄9、性别
情绪劳动?
即员工在工作中人际交往时所表现出的组织希望的情绪。
情绪失调?
人们真正面对的挑战是让员工在感到一种情绪时却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
情商?
指的是一下能力:1、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所体验到的情绪)2、体察他人的情绪3、管理情绪信号和信息
第四章:
人格?
视为个体对他人的反应以及他人互动时所采取的各种各方式样的总和。
大五人格模型?
1、外倾性2、随和性3、责任心4、情绪稳定性5、经验的开放性
第五章:
知觉?
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的特点?
1、选择性2、理解性 整体性 恒常性3、主观性
归因理论?
(1)定义:认为我们对他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这一理论表明,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于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2)三个决定因素:1、区别性2、一致性3、一贯性
(3)两种不同的归因态度与归因偏差
消极归因于习得无助感:指的是当人或动物接连不断的接受挫折,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
积极归因与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对自己行为评估出现的自我服务偏差:成功归因于内在(主观)原因,失败归因于外在(客观)原因。
对他人绩效评估出现的基本归因偏差:过高的估计内在原因重要性,过低的估计外在原因重要性。
首因效应?
即第一印象的作用,多用来形容感知陌生人。
晕轮效应?
当我们以个体的智力、社交能力或外貌等某一种特征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时,就受到了晕轮效应的影响。
近因效应?
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 优于中间部分的现象。
刻板印象?
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
投射?
以己度人
皮革马利翁效应?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感情和观念,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的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
自我实现预言?
根据心理学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管理者对其下属期望值越高,而其成员的成果越突出,可以说组织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知觉和期望。
理性决策模型的制定步骤?
1、界定问题2、确定决策标准3、给标准分配权重4、开发备选方案5、评估备选方案6、选择最优方案
决策的原则?
(1)我们如何追求最优决策?
要求:①足够的前提条件②足够的信息③足够的分析与评价
(2)实际决策中遇到的情况:①很难面对不确定的未来②很难取得所有备选方案③不是所有备选方案都能加以定量分析
群众决策优于个体决策的前提条件?
1、有共同的决策目标2、每个成员有同等的发言机会3、每个成员的发言被同等重视4、对事不对人避免争吵
第六章:
激励?
定义是能够解释个体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体现的工作强度、工作取向和工作持久性等特征的过程。三个要素是:强度、取向和持久。
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1、生理需求2、安全需求3、社交需求4、尊重需求5、自我实现需求
★ ERG理论?
E:生理需要(关系到生存基本条件)R:关系(人与人之间建立人际关系)
G:成长(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 双因素理论?
1、保健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人际关系等,这些条件的改善,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使其非常满意。
2、激励因素—指工作的挑战性、成就感、上下级的信任、业务上的发展和职务上的晋升等,这些因素会使员工非常满意。
麦克利兰需要理论?(成就需求理论)
(1)成就需要:指的是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2)权力需要 (3)亲和需要
公平理论?
(1)存在四种可比对象
①自我内部比较②自我外部比较③他人内部比较④他人外部比较
(2)不公平感导致六种行为
①改变投入②改变产出③扭曲自我认知④扭曲对他人的认知⑤重新选择参照着⑥退出
第七章:
工作特征模型?
1、技能多样性
2、任务完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