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年最新整理】关于贪吃蛇游戏程序开发开题报告.doc

发布:2018-02-16约1.5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设计 学 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专 业:计算机应用 学生姓名:李向阳 指导教师:张忠义 日 期:2015-10-18 一.设计的技术路线及预期目标: 作为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将所学知识真正的应用于实践当中,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在设计实践过程中,学习到更深的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以此来增强对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整体认识,熟悉软件开发过程,更深刻的理解软件工程的知识,熟悉Windows的设计与实现,学习和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高性能的Windows应用程序,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以C#语言实现)。 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来实现一个小型游戏的编程与设计,最终完成界面美观大方、使用方便、运行流畅、的小游戏。 二.课题进度计划: 我拟订将该研究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前期阶段(1—2周),主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如熟悉开发环境,认识Windows架构,学习C#语言,和认识Windows窗体和基本控件—类与对象 2.1类的设计原则: 将项目中的某一实体设计成类。实体有其特征和行为,特征设计为字段,行为设计成方法。字段和方法是类的主要成员。除此之外,类中常有的成员还有还有属性和构造函数。 2.2方法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时需考虑:方法名,参数,返回值,方法体。 设计方法时只需要关心类有什么动作,而不用关心发生动作的时机(动作的发生就是方法被调用)。 3.工作任务一:总体设计 3.1主窗体布局 3.2项目的总体结构 Start类是顶层类,它主要调用Floor类来显示场地; 3.3 Floor类调用Snake类和Bean类在场地上显示蛇和豆; 3.4 Snake类调用Block类来组成蛇。 3.5工作任务二:Bean类 3.6(Bean)类分析 在此游戏中,首先会在场地的特定位置出现一个豆,豆要不断被蛇吃掉,当豆被吃掉后,原豆消失,又在新的位置出现新的豆。这些豆都是由豆(Bean)类创建的对象。 4.Block类 4.1(Block)类分析 在贪吃蛇游戏中,块用来构成蛇,在蛇出现时,要把构成蛇的块一个个输出(显示),在蛇消失时,要把块消除掉,显示和消除哪一个块都要由位置决定,并且由于蛇是由多个块构成的,为了区分,每个块要有一个序号。 工作任务四:Snake类 4.2(Snake)类分析 蛇由多个块组成,所以要包含一个整型数据,保存蛇头的编号即蛇的长度; 要有一个Point对象,保存蛇头的位置; 要有一个List对象,用于存放组成蛇的所有块; 蛇在场地运动,要用一个整型数据标识它的运动方向; 蛇要在场地中不断移动,如果蛇吃了豆,它自身要增长一块; 蛇的运行过程,就是蛇的不断显示过程; 在蛇消失时,要把块消除掉; 蛇运行过程中要不断地改变方向; 如果蛇头碰到了它自身,蛇就要死亡即程序结束。 5.Floor类 5.1(Floor)类分析 为游戏的主场地,豆要在此范围内出现,蛇要在此范围内运行; 场地的左上角确定场地的显示位置,长宽确定场地的大小; 在游戏过程中,要首先初始化场地类,然后显示场地,当豆被吃掉后,要随机产生一个新豆并显示,还要不断检查蛇是否吃了豆,是否碰撞到了场地的壁或蛇自身。 三.主界面(Start)类 此类继承自系统类System.Windows.Forms.Form,是本程序的主窗体。 Start类主要用了继承来的字段、属性、方法和事件,我们只是在Start类中通过添加控件及设置控件的属性添加了对象字段和对象属性字段。 以上是计算机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