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新造合体字构字比较.pdf

发布:2017-09-12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42卷第 5期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oI.42No.5 2011年 9月 JOURNALOFNANCHANGUNIVERSITY Sep.2011 甲骨文与原始楔形文字新造合体字构字比较 白小 丽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 中心,上海 200241) 摘 要:甲骨文和原始楔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早期文字发展的某些特征,二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在造字机 制理论基础上 .通过 比较 甲骨文和原始楔文新造合体字构字的组合方式 ,可以发现二者的共性和个性 。原始楔文组 合方式除与甲骨文共有 的义义组合、义音组合、音音组合外,还有一种特殊 的组合。这些组合方式对新造合体字符也 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甲骨文;原始楔文 ;新造舍体字 ;组合方式 ;比较 中图分类号 :K87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448(2011)05-0137-06 甲骨文和原始楔形文字 (以下简称原始楔文)不 原始楔文是指在古代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同程度地反映了早期文字的部分特征 ,二者既有共 流域之间流行 、楔形文字使用之前的一种较为原始的 性也有个性 .本文采取分层造字机制理论考察两种 文字四 。原始楔文字符均选 自来《自乌鲁克的古代文 文字字符形成中新造合体字构字的异 同。分层造字 本字符表》。甲骨文仅限殷商甲骨文。字符用例均选自 机制理论是邓章应先生在探讨东 巴文、哥 巴文 、水文 郭沫若主编的 《甲骨文合集》,以方括号注明片号。 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字符形成过程 中提出的,这是对 探索早期 自源文字系统字符形成规律的创新和很好 两种文字义义组合的比较 的尝试f]ff82.-,~0)2[](P6g-73)f3](7-223)。该理论认为文字系统中 (一)义义组合的类型 字符的形成具有层次性和理据性 ,按是否参考 了文 义义组合是指参照两个或两个以上表义字符组 字系统 内已有的字符将字符分成两个层次——初造 合构成一个新的字符 。根据新造字所表达的意义类 字与新造字 :如果某字符的形成参考了系统中已存 别 ,将义义组合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在的字符 ,则是新造字 ;如果没有参考系统中已有 的 1.新造字表示名物 字符,则为初造字。 甲骨文 : 甲骨文和原始楔文新造字多为合体字 .王宁先 [21306]j糸一[3336】肄丝,像两束丝,表示丝线。 生曾将汉字构件 的结构功能分为四类 :表形功能、表 义功能、示音功能和标示功能问( )。对于甲骨文的 [5749]木一1【l323】数森,以三木相合表示树 多为森。 成字部件 .其表形功能与表义功能有时不易区分 .而 [272181 qJ+[82361l~H-*[1393],t-~v暮。 且标示的功能很少 。故我们在此根据参照基字 (新造 原始楔文 : 字造字时所参考的字符)参与组合新造字时的功能 , 将参照基字分为表义与表音两类。理论上可能存在 口 木材叶廿用木材做成的物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