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知识一(中药学部分)第一节课第一章和第二章[PPT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练习题 5、苦的效用包括A.能收B.能行C.能坚D.能利E.能和 【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苦能泄、能燥、能坚。其中,能泄的含义有三:一指苦能通泄,如大黄苦寒,功能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每用。二指苦能降泄,如杏仁味苦降泄肺气,治咳喘气逆必投;代赭石味苦而善降逆,治呃逆呕喘常选。三指苦能清泄,如黄连、栀子味苦,能清热泻火,治火热内蕴或上攻诸证宜择。能燥即指苦能燥湿,如治寒湿的苍术、厚朴,治湿热的黄柏、苦参等,均为苦味。能坚的含义有二:一指苦能坚阴,意即泻火存阴,如黄柏、知母即是;二指坚厚肠胃,如投用少量苦味的黄连有厚肠止泻作用等。苦味药大多能伤津、伐胃,津液大伤及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用。 第三节 升降浮沉 教学目的?掌握升降浮沉的含义。 对应教材第17页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 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教学目的?掌握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对应教材第17页 二、确定依据 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及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等。 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第三节 升降浮沉 教学目的?掌握确定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 对应教材第17页 二、确定依据 4.药物的效用: 药物疗效是确定其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向下、向外、向内,病位常表现为在上、在下、在外、在里;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也具有向上、向下、向里、向外的不同作用趋向。如白前能祛痰降气,善治肺实咳喘、痰多气逆,故性属沉降;桔梗能开提肺气、宣肺利咽,善治咳嗽痰多、咽痛音哑,故性属升浮。 第三节 升降浮沉 教学目的?掌握(1)升浮性所示效用(2)沉降性所示效用 对应教材第18页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三、所示效用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 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上在表或病势下陷类疾病的防治;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作用,宜用于病位在下在里或病势上逆类疾病的防治。 教学目的?掌握(1)顺其病位用药 对应教材第18页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四、临床应用 1.顺其病位选择用药 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衣、蔓荆子等;又如治疗病位在下的脚气肿痛,常选用药性沉降的黄柏、苍术(以沉降为主)、牛膝等。 教学目的?掌握(2)逆其病势用药 对应教材第18页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四、临床应用 2.逆其病势选择用药 如治疗病势下陷之久泻脱肛,常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再配用药性升浮而能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等;治疗病势上逆之肝阳上亢,常选用药性沉降的夏枯草、磁石、熟地黄等。 教学目的?掌握(3)据气机运行特点用药 对应教材第18页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四、临床应用 3.据气机运行特点选择用药 有时也根据气机升降出入周而复始之特点,在组方遣药时,常将升浮性药与沉降性药同用。至于以何为主,以何为辅,当 据情酌定。 如黄龙汤为泻热通便、益气养血之方,即主以性沉降之大黄、芒硝、枳实等,佐以少量性升浮之桔梗, 使降中有升,以增强疗效。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五、阴阳属性 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教学目的?掌握升降浮沉阴阳属性。 对应教材第19页 教学目的?掌握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 对应教材第19页 第三节 升降浮沉 六、影响因素 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练习题 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A.炮制和配伍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的气味厚薄 练习题 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转化的条件A.炮制和配伍B.药物的效用C.药物的性味D.药物的质地轻重E.药物的气味厚薄 【答案解析】:每一味药物的升降浮沉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影响其转化的条件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炮制:某些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可因炮制而改变,如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等。②配伍:在复方配伍中,少量性属升浮的药,在同较多的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