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ppt

发布:2018-06-04约1.06万字共18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小麦红蜘蛛 小麦吸浆虫 (二)小麦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防治策略 2. 具体防治措施 (1) 抗病品种选择和利用 (2) 农业防治 (3) 生物防治 (4) 物理防治 (5) 合理的化学药剂防治 3. 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防治策略 无公害小麦病虫草害的控制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策略,在做好测报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地制订防治方案。 加强植物检疫,杜绝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 优先采用抗病虫品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 必要时及时、适量的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将病虫草害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达到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目标。 (1) 抗病品种选择和利用 要根据当地病害种类、土壤和气候条件及品种特性,选择适合当地的丰产抗病品种。在考虑品种时既要防止多、乱、杂,也要适当利用遗传背景不同的品种进行搭配。 一般每乡镇确立1-2个主栽品种和1-2个搭配品种为宜。根据当地主要病害发生危害程度,可参考表1选择品种。 2. 具体防治措施 表1 当前抗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 病虫名称 抗性品种 纹枯病 豫优1号、偃展4110、中育6号 小麦全蚀病 豫麦58、偃展4110、新麦11号 小麦胞囊线虫病 太空6号,中育6号,新麦18号 小麦白粉病 周麦22、周麦18、中育10号 小麦赤霉病 豫农949、新麦202、郑麦004 小麦黑胚病 豫优1号、豫麦49、豫麦47 (2)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控制病虫草害的经济有效措施,要根据当地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规律,科学地采用农业措施进行防治。 播种前应进行深翻和精细整地,减少杂草和虫源、菌源; 全蚀病重发田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进行2年轮作; 要合理施肥,适期适量播种,避免田间群体过大而降低品种抗病性; 合理排灌,控制和调节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及蚜虫、红蜘蛛的发生危害; 及时收获,及时凉晒,安全储藏,减少霉捂和储粮害虫危害。 (3)生物防治 3.1 采取各种措施,保护麦田有益生物如瓢虫、 草蛉、蜘蛛、寄生蜂、食蚜蝇等,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群体数量和危害。 3.2 利用生物农药如植物性杀虫剂、生防菌剂、抗生素来防治病虫害(见推荐农药) (4) 物理防治 精选种子,减少秕籽、烂籽、病籽,提高播种质量;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物理和灯光诱杀方法(黑光灯、频振杀虫灯、色光板灯)减少害虫危害。 (5) 化学药剂防治 农药使用准则 无公害小麦生产过程中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防治,要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 优先使用生物和生化农药防治; 应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使用的农药应“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批准证、执行标准号)齐全; 科学使用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避免重复使用; 应选用表2中推荐的低毒农药或少量中等毒性农药,杜绝使用表3中的禁用农药。 表2 小麦主要病虫草害推荐使用农药及其安全使用标准 病虫种类 使用药剂 使用方法 使用剂量 安全使用期 地下害虫 50%辛硫磷 EC 拌种 20ml/10kg 播种期 5%乐斯本 土壤撒施 100-150g/667m2 纹枯病 2.5% 扑力猛FS 包衣 20ml/10kg 2.5% 适乐时FS 包衣 10-20 ml/10kg 2 % 立克秀FS 包衣 20 ml/10kg 12.5% 烯唑醇WP 拌种 10g/10kg 喷雾 2000倍 返青拔节期 25% 纹枯净WP 喷雾 1000倍 20% 敌力脱 EC 喷雾 2000倍 白粉病 12.5% 烯唑醇 WP 喷雾 2000倍 抽穗前后 15% 三唑酮 WP 喷雾 1000倍 25% 敌力脱 EC 喷雾 2000倍 43% 戊唑醇 SE 喷雾 4000倍 病虫种类 使用药剂 使用方法 使用剂量 安全使用期 小麦锈病 40%福星EC 喷雾 4000 倍 发病初期 25% 腈菌唑 WP 喷雾 2000倍 12.5% 烯唑醇 WP 喷雾 2000倍 43%戊唑醇SE 喷雾 4000倍 小麦赤霉病 50% 多菌灵 WP 喷雾 800倍 扬花末期 40%抗枯威WP 喷雾 500倍 小麦黑胚病 43% 麦叶净 WP 喷雾 600-800倍 扬花末期 12.5% 烯唑醇WP 喷雾 1500倍 病虫种类 使用药剂 使用方法 浓度或剂量 小麦蚜虫 5%氯氰菊酯 EC 喷雾 3000倍 2%吡虫啉 WP 喷雾 2000倍 2.5%溴氰菊酯 EC 喷雾 2000倍 6%增效溴氰菊酯 EC 喷雾 2000倍 小麦红蜘蛛 10%浏阳霉素EC 喷雾 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