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培养方案(初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院2013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培养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面向模具行业,根据该行业相关岗位需求而设置, 适应模具设计制造与维护等领域第一线需要,掌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具备模具设计能力及模具制造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CAD/CAM软件及操作数控机床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2、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和制造工作。其主要业务范围是: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生产现场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模具生产中技术性操作工作等。应具有以下基本知识和能力:
(1) 知识结构
①. 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②. 掌握机械制图、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的方法,具有制图员技能等级证书。
③. 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性基础知识和工程材料及其加工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④. 掌握电气、电子、PLC、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⑤. 掌握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⑥. 掌握模具设计和制造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⑦. 掌握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应用技术基础知识。
⑧. 掌握生产管理、技术经营管理及产品营销管理的一般性基础知识。
(2) 能力结构
①. 具备金属材料、塑料等中等复杂程度模具的设计能力。
②. 具备编制和实施金属材料、塑料等成型工艺的能力。
③. 具备编制并实施模具制造工艺的能力。
④. 具备数控加工、电加工的编程、操作、调试和维护的应用能力。
⑤. 具备本专业相应1~2个工种中级技能操作等级证书。
⑥. 具备金属材料与塑料成型模具及装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的能力。
⑦. 具备国家一级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模具CAD/CAM应用的初步能力。
⑧. 具备从事模具产品和模具生产的质量控制和生产现场管理的初步能力。
⑨. 具备阅读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达到全国公共英语三级水平。
⑩. 具备技术创新的初步能力。
3、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环节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AutoCAD机械制图基础教程、工程力学、UGNX7.5基础教程、模具材料、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模具制造工艺学、UGNX7.5模具设计、UGNX7.5数控编程。
主要实践环节: 专业实验、专业实训、企业定岗实习
4、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
(3)参加全区计算机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证书
(4)参加全区英语等级考试合格,取得等级证书
(5)获得工具钳工、制图员、普通车(铣)、数控车(铣)、电火花、线切割、等任一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中级及以上等级证书。
(6)参加定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7)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5、修业年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模具的精度、技术含量将不断提高,中、高档模具比例将不断增大,所需品种越来越细化。随着产品个性化,柔性化制造单元将越来越得以普及,传统的制造设备、手段更多地被各类数字控制的现代设备所取代。由于模具制造采用现代数字控制设备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急需一大批能操作数控机床、编制加工程序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在资金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及广东大批的外资公司,人才需求尤为突出。
7、就业岗位分析
毕业生可从事岗位:模具钳工、模具质检员、模具零件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生产管理员、现场工艺员、模具设计师等
8、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校企共育是校企的深度融合,是普通校企合作的更高层次。即在为社会教育和培训合格劳动者这一目标下,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共同开展生产、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并增强企业部门与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定岗实践。其目的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9、学院2013级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科课教学进程计划表、课程拓扑图(见附表)
教学进程计划表/周课时分配
(实践性教育活动只写进行周数,每学期约17周) 考核方式和学期 应
修
学
分 共计 讲授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考试 考查 公
共
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64 50 14 4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54 44 10 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