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书法发展史203汉代书家和草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3汉代书家和草书;一、汉代草书;汉代草书热;二、汉代书家;1、士大夫书家;杜度,字伯度,东汉京兆杜陵人。原名杜操,魏晋人因避魏武帝名讳,改称杜度。汉章帝时为齐相。杜度以善章草著名。崔瑗、崔寔父子学杜度书,后人并称为“崔杜”,为张芝师。
晋卫恒《四体书势》云:“齐相杜度号善草书,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 《书断》卷下曰:“杜草盖无所师,郁郁灵变,为后世楷则,此乃天然第一也。”又曰:“章草古逸,极致高深,则伯度第一。”;崔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书法家。生于章帝初二年(公元七十七年),卒于顺帝汉安元年(公元一四二年),年六十六岁。
“座右铭” 始自崔瑗:“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作《草书势》,草书师法杜度。为张衡书碑,现已不存。 ;蔡邕 (133-192),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也???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善辞章、天文、音乐。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蔡中郎”。
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熹平四年(175),汉灵帝诏邕写六经文字,部分由邕书丹于石,立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
于鸿都门见工匠用垩帚刷墙,创飞白书 。
著《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熹平石经;蔡邕轶事;2、西州书家;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尤善章草,当时的人珍爱其墨甚至到了“寸纸不遗”的地步。后人称之为“草圣” 。
张芝草书的意义在于创立了草书文人化传统,并初步建立起草书的法度、规范。魏晋二王草书可视作张芝草书的衣钵薪传。
张昶,字文舒,张芝弟;
罗晖,字叔景,杜陵人(今西安东南);
赵袭,字元嗣,长安人。张芝自称,其草书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罗、赵有余。
;3、鸿都门学;补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