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脑性瘫痪.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脑 性 瘫 痪 学习内容 1概念 2 病因 3临床表现及分类 4治疗原则 5护理措施 概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 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 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 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 表现的综合征,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 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病 因 1.出生前: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母孕期受病毒感染、一氧化碳中毒或妊娠中毒症、胎盘异常等致胎儿期脑形成异常、脑损伤 2.出生时:分娩过程不顺利,有早产、产时窒息、脐带绕颈、外伤史等均可致脑损伤 3.出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脑病、头部外伤、心跳停止;新生儿期呼吸障碍、惊厥;高胆红素血症(核黄胆)、新生儿低血糖症;脑血管病 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早产与低出生体重、脑缺血缺氧、产伤、先天发育异常、核黄疸和先天性感染 临床表现及分类 ㈠按临床表现分 1.痉挛型:发病率高,占全部病人的60%~70%。 病 变波及锥体束系统。患儿表现肌张力增 高,肢体活动受限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病变在锥 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 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运动时,不自主、 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 3.强直型:此型很少见,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 增高,身体异常僵硬,活动减少, 主要为锥体外系症状,使其四肢做 被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有持 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 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 重智力低下 4.共济失调型: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 摇晃,走路时两足间距宽,四 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 性震颤,肌张力低下。此型不 太多见 5.震颤型:此型很少见,表现为四肢震颤,多 为静止震颤 6.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本型常为婴幼儿脑瘫的暂时阶段,以后大多数转为痉挛型或手足徐动型 ★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如右图:肌张力低下型常见蛙式状) ★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 7.混合型: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于一个患儿身上,称为混合型 ㈡按瘫痪部位分:四肢瘫、双瘫、截瘫、 偏瘫、双重性偏瘫、三肢瘫和单瘫等 ㈢?? 按程度分: 轻度:可生活自理 中度:借助助具可生活自理 重度:不能生活自理,终身需 照顾 治疗原则 1.以康复治疗为主,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尤 其超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大效果 2.采用手术治疗,解除肌紧张,减轻肢体畸 形 3.有癫痫发作者按发作类型给予 抗癫痫药物治疗 护 理 措 施 1.日常生活护理 :培养患儿独立生活能力 2.饮食护理 :需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及 富有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3.加强皮肤护理 ,及时清理大小便 4.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 5.功能训练 :对瘫痪的肢体应保持功能位, 并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促进肌肉、关节 活动和改善肌张力,还可配合推拿、按摩、 针刺及理疗 6.严重肢体畸形者5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7.心理护理 8指导用药:婴幼儿服药多选用冲剂。片剂可捣碎后加糖水吞服,喂药时将小儿抱起或头略抬高,防止呛咳。能自行服药的患儿,给其讲解服药的作用和目的,并鼓励患儿自行服药。静脉输液根据年龄、病情、药物调整输液速度。? 健康教育 指导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 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 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 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