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考编教育综合大纲考点--教育学1.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教 育
(1)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朝着所期望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
(3)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教育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即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无法展开,受教育者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没有受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工具和手段,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再好的 教育意图也不能实现。
因此,教育是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个基本因素的有机结合。
教育中的诸多矛盾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才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因为它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
教育系统的结构:
教育层次结构;
教育类型结构;
办学形式的结构;
管理体制的结构。
教育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教育的固有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多维度的复合分类)对人的正向功能、对社会的正向功能、对人的负向功能、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 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派生其他功能的源泉,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科技功能和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正向和负向功能,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性质:教育的永恒性、阶级性、历史性。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宗教;中国朱熹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社会教育的产生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
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根本错误在与没有能够将人类社会有目的的教育行为与动物本能的活动之间的差别区分开来,没能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
原始教育产生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是遗传性的。
这种本能是人类特有的,不是动物的类本能,这是心理起源说比生物起源说进步的地方。
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金钥匙”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原始形态的教育特点:
教育还没有独立的形态,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
没有阶级性,对每一个人来说,教育的机会是均等的,是普及的。
教学组织形式一个别教学为主。
古代教育: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
学校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教育基本要素)
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教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