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摘要: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是目前唯一针对变态反应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已广泛用于治疗Ig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能有效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症状且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近年来此法在皮肤科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多种慢性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进展,多有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SIT在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发展。在治疗前须严格选择适应症,治疗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处理严重反应的个体患者,并且要注意患者的依从性,尽量减少病程中的不耐受性。需要强调的是开展SIT治疗时,必须是由经过相应的变态反应培训的医务人员实施,且是在能够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医疗机构开展。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 SIT的治疗方法和主要不良反应
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又称脱敏疗法。是利用检测到的对患者有致敏反应的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反复给患者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计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逐渐到患者耐受[1]。常用母液剂量 10-2蛋白含量1 g/L,系列十倍稀释成为10-5开始注射0.1 ml,1~2次/w。每次递增剂量0.1~0.3 ml,至10-5注射1 ml后改用10-4,也从0.1 ml开始,1~2次/w,递增剂量0.1~0.3 ml至1 ml。晋级注射10-3,同样递增至1 ml。同样递增至1 ml。前一段免疫治疗为递增期,之后进入维持期,每次注射10-3 1ml,维持2~3年。递增期为诱导阶段,根据患者的过敏程度,掌握递增剂量多少。如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倾向,如注射部位出现皮疹加重或甚至诱发哮喘,则停止增量,甚至可以减量3级,待适应后再行递增。如个别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剂量不足.可递增维持量为10-2。在进入维持期后,如症状确有好?D并已稳定,则每次注射剂量不变。间隔时间可拉长,1次/2w,甚至1~2个月1次[2]。
SIT主要的不良反应是加重过敏症状,如皮疹加重.诱发哮喘,严重者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为了有效和安全的理由,患者接受治疗时应在无症状时期,注射后应在诊疗处医务人员监护下留察30 min。开展SIT治疗时,必须是由经过相应的变态反应培训的医务人员实施,并且是在能够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医疗机构开展。
2 过敏原SIT的机制
SIT的主要机制是成功诱导机体对特异性过敏原的耐受性。依据SIT的目标细胞和在治疗过程中的免疫改变。我们可以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理解,就是SIT能够在不同水平对产生反应的T细胞、B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和效应细胞进行调控。SIT后不仅减少了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的递质释放,并且破坏了树突状细胞提呈特异性抗原形成特异性lgE[3]。上调抗原提呈细胞的协同分子B7-H1,它抑制了T细胞的反应,增加了单核细胞和B细胞对抗炎因子白介素(IL)-10的产量,从而抵消了由于接触过敏原导致的CD28、CD4 T细胞的增加和T淋巴毒细胞相关抗原CD4T细胞的减少[4]。新一代抗原特异性T调节细胞,包括CD4+、CD25T调节细胞诱导产生Thl调节细胞。Thl可以抑制抗原刺激反应和Th2细胞的活性.这对形成特异性抗原耐受起到重要作用。再者,在SIT后,IgE减少,而总量增加,观察到IgGl和IgG4阻断抗原特异性抗体的现象。另外,在外周器官转换生长因子-B和抗原特异性IgA2同时增加,再次证明诱导特异性抗原耐受性与SIT有关[4]。
SIT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尤其是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突破性疗效,为皮肤科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近年来对SIT治疗皮肤慢性疾病方面研究报道多篇,现综述如下。
2.1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 一个最新的有关SIT用于AD治疗的多中心对照研究[5]皮下注射脱敏。共观察89例成年AD患者。除了有效安慰剂。两种不同浓度的HDM过敏原提取液注射12个月,过敏原剂量在前16 w积累期不断增加,注射1次/w,随后进入维持期注射1次/月。治疗4个月,通过测量SCORAD积分(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显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各组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另外.局部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在该项研究中。相对较高的中途退出率与在积累期每周到医院接受注射有关。该项研究结论是。SIT对成人严重特应性皮炎有很好疗效[6]。
2.2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以为病因复杂,所以常规治疗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作为变应性疾病的唯一病因学治疗手段,其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石海云等[7]用尘螨变应原特异免疫治疗慢性湿疹23例取得比对照组明显高的疗效,减少患者用药。对慢性湿疹患者中尘螨变应原检测阳性者进行针对性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一定的价值[8],目前研究认为Ⅰ型变态反应是湿疹的一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