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计量经济学论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1.doc

发布:2018-02-25约1.11万字共1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摘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整个国名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面对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所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就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计量 思考 对策 一、研究目的要求 经济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增长上的瓶颈。一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的拉动,而其中又以投资和出口的拉动作用最为巨大。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要扩大内需,但经济危机中由于出口减少而引起的经济下滑还是说明国内经济对出口的依赖性还是很大的。 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市场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可以认为是方向没有选择准确。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部分,由此可见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隐藏在农村中,那么如何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 而作为农民人口数占总人口数大部分的农业大国,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民消费总量中占很大比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面对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就成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所面对重大问题。因此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模型设定 1、理论综述 从根本上说,居民消费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Keynesian)在《通论》中提出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J·杜森贝利(Dusenberry 1949)提出相对收入假说,以及后来的生命收入假说、流动性结束假说等等,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当然,不同理论对理性人的支出安排做出了不同的假设。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也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各种假说。在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中,农村居民收入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也做了大量研究。朱信凯(2000)在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进行函数检验后,认为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棘轮效应”。韩倩、王健(2005)主张认为农民收入不稳定性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消费。郭亚军、郑少锋、李桦(2007)非收入因素以也影响农民消费。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基本都认为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成果的理论借鉴及最终结论为消费需求理论向纵深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但是,具体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农民收入变动具有时效性,同时没有深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行为与收入的变动关系。启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必须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但并非是每一部分收入水平的边际消费倾向都高,这就需要掌握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函数的影响因素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考虑到数据来源问题,文内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希望通过。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1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2 1989 549 601.5 118.8 1990 560 686.3 102.1 1991 602 708.6 102.9 1992 688 784 105.4 1993 805 921.6 113.2 1994 1038 1221 121.7 1995 1313 1577.7 114.8 1996 1626 1926.1 106.1 1997 1722 2090.1 100.8 1998 1730 2162 97.4 1999 1766 2210.3 97 2000 1860 2253.4 98.5 2001 1969 2366.4 99.2 2002 2062 2475.6 98.7 2003 2103 2622.2 99.9 2004 2301 4039.6 102.8 2005 2560 4631.2 100.8 2006 2847 5025.1 101 2007 3265 5791.1 103.8 2008 3756 6700.7 106.7 3、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 为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Y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