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手机辐射的调查报告.pdf

发布:2025-03-05约1.21万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手机辐射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人们对手机辐射污染认识的调查研究

关于人们对手机辐射污染认识的调查研究

汨罗市李家塅中学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

黄帆周觉敏许莎刘湘瑜邵紫怡杨光耀张潇

摘要: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手机已进入千

家万户,成为国民的主要通信工具,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

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

济文化的发展,但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磁辐射污

染的潜在危机。本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手机

辐射给人体带来的危害了解甚少,更不知如何进行防护。因

此此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查了解手机电磁辐射对人

的身体健康危害的程度及防护办法,让公众重视手机辐射的

危害,并积极进行防护。

关键词:辐射污染调查防护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人类社会的文

明揭开了新的篇章,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

便与快捷,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信息的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

展,但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人们在使用手机时往往忽视了电

磁辐射污染的潜在危机。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和用户

数量的增加,及移动通信基站的不断扩建,使用密度加大,

势必会增加电磁辐射污染的强度与范围。而当其强度与作用

时间达到一定限值时,就会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产生损

害作用。中国是目前手机业发展最快的国家,据调查我国

手机用户已达到

亿人,位居世界第一,有如此大的消费团体,其电磁辐

射污染着实不容忽视。据医学界透露,电磁辐射会使人头痛、

头晕、失眠、免疫力下降、患脑肿瘤等疾病,甚至会至癌。

而人们在购买手机时,往

往只注重品牌、外观和价格,却很少注意过其电磁辐射,

状况令人担忧。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手机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健康危害的程

度及防护

办法,让公众重视手机辐射的危害,并积极防护。

三、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性活动的开展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XX年9月):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展开活

动,实践体验。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上旬):整理资料,进行汇总。

第四阶段(20XX年12月中旬——下旬):写出调查研

究报告。

四、成员分工

五、调查形式

1、采访物理老师了解电磁方面的知识。

2、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人们对手机辐射的危害认

知程度。

3、上网查询有关“电磁污染”的资料。

六、调查情况

(一)、认识危害及危害介绍

我们收集的资料表明,部分卫生专家认为手机辐射对人

体无危

害。如,日本负责评估电磁波影响的专门机构——日本

总务厅生物体

电磁环境研究促进委员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手机

电磁波对人体无害。该委员会的报告说,只要手机遵守“电

波防护指针值”的规定,电磁波强度不超过规定就是安全的。

但是所谓的“电磁防护指针值”的标准究竟是多少呢?

现在市场上的手机辐射强度又如何呢?据悉,美国把微波辐

射的卫生安全标准定为每平方厘米10毫瓦,因为他们只考

虑到了微波辐射对人体的热效应;而以前苏联学派为代表的

东欧科学界将安全标准为每平方厘米10微瓦,这是由于注

意到微波辐射的非热效应。两者竟相差1000倍之遥!在我

国1989年1月1日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9175-88《环

境电磁波卫生标准》中有涵盖手机辐射波长的微波强度标

准,将1平方厘米小于10微瓦确定为一级安全区,将1平

方厘米小于40微瓦确定为二级中间区,并且注明超过二级

区,对人体可能带来有害影响。在此区域内禁止建造居民住

宅及人群经常活动的一切公共设施,如已有这些建筑,则应

采取措施,或限制辐射时间。而我们认为手机离人脑很近,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要比人们在有电磁波辐射的区域里更严

重。

近20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多地注意到低率非离子化

磁场的至癌作用,如微波辐射及射频讯号()等可引发脑瘤、

血癌和淋巴系统肿瘤。有人在大鼠实验中也证明,长期处于

强电磁场中的大鼠患脑肿瘤机会比生活在正常环境中的高

出一倍。李安民教授介绍说,手机是一个小型的但能量强的

电磁波发生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