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造岩矿物.ppt

发布:2017-04-23约3.89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章 岩石的成因类型 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地球是一个扁球体,其赤道半径(6378.140km)比两极半径(6356.779km)要大。地球表面参差起伏,大约有70.8%的面积为海域,有29.2%的面积为陆地。从周边到中心其化学成分、密度、温度和压力是不同的,但具有同心圆状的圈层构造;地壳;(1)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由地表所见的各种岩石组成,其密度为2.7~2.9g/cm3,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大陆地壳(陆壳)厚度大,平均约35km,高山区可达70~80km,其下层为深变质岩,表层多为沉积岩,陆壳形成年代老,内部构造很复杂;大洋底部的大洋地壳(洋壳)厚度较小,平均7~8km,洋壳由玄武岩组成,表层有不厚的沉积物。 上部:硅铝层;洋壳基本消失 下部:硅镁层 ;地壳的主要化学成分 (占总重量的98%);(2)地幔:地壳以下至大约2900km深处为地幔,是地球的主体,其密度为3.32~4.64g/cm3,由富含Fe、Mg的硅酸盐矿物组成,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 上地幔--化学成分主要是硅氧,其中铁、镁、钙显著增加,硅铝的成分有所减少,与超基性岩类似,也称橄榄层,在其顶部有一个低速带(软流圈),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主要由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 ;据研究发现,在地幔顶部(约50~250km)存在一个地震波速度减低带,该带约有5%的物质为熔融状态,易于发生塑性流动称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物质均为固态,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具有较强的刚性,分裂成许多块体,称为板块,板块驮在软流圈上随之运动,这就是板块运动,也是构造运动发生的根源。 ;软流圈;(3)地核:地幔以下直到地心的部分称为地核,其密度为11~16.8g/cm3,由Fe、Ni物质组成,所以又称铁镍核心。地核由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组成,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主要根据地震弹性波的变化将地核分为: 外核 过渡层 内核 ;第一节、主要造岩矿物 ;2 矿物的物理性质 ? 晶形 ? 颜色(自色,假色,它色) ? 光泽 ? 条痕 ? 解理 ? 硬度;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绝大部分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少数??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造岩矿物: 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如常见的石英(SiO2)、正长石(KA1Si303)、方解石(CaCO3)等。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结晶质: 组成矿物的元素质点(离子、原子或分子),在矿物内部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稳定的结晶格子构造(图1-2),在生长过程中如条件适宜,能生成具有一定几何外形的晶体(图1-3)。 ;自生矿物 次生矿物: 当外界条件改变到一定程度后,矿物原来的成分、内部构造和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矿物称为次生矿物。;二、矿物的物理性质;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颜色比较固定。但由于成分复杂,颜色变化较大。 一般来说,含铁,锰多的矿物,如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等,颜色较深;含硅、铝、钙等成分多的矿物,如石英、长石、方解石等,颜色较浅。 他色:是矿物混入了某些杂质所引起的,与矿物的本身性质无关。他色不固定,对鉴定矿物没有很大意义。如石英(无色),紫晶(紫色,Fe多),蔷薇石英(Fe少), 烟水晶(含Mn) 假色:是由于矿物内部的裂隙或表面的氧化薄膜对光的折射、散射所引起的。如方解石解理面上常出现的虹彩;斑铜矿表面常出现斑驳的蓝色和紫色。对鉴定矿物没有意义。;;2.光泽 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它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 按其反射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 、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属于非金属光泽。 ;玻璃光泽:反光如镜,如石英、长石、方解石解理面上呈现的光泽。 珍珠光泽:象珍珠一样的光泽,如云母等。 丝绢光泽:纤维状或细鳞片状矿物,形成丝绢般的光泽,如纤维石膏和绢云母等。 ;油脂光泽:矿物表面不平,致使光线散射,如石英断口上呈现的光泽。 蜡状光泽:像石蜡表面呈现的光泽,如蛇纹石、滑石等致密块体矿物表面的光泽。 土状光泽:矿物表面暗淡如土,如高岭石等松细粒块体矿物表面所呈现的光泽。;3.条痕 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矿物粉沫的颜色。对不透明矿物的鉴定很重要。如赤铁矿可呈赤红、铁黑或钢灰等色,而它的条痕恒为樱红色。 ;4 .透明度(Transparency): 矿物薄片(厚0.03mm)能透过光线者,称透明矿物,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不透光者,称不透明矿物.所有金属矿物都是不透明矿物.;矿物的颜色、条痕、光泽与透明度的相互关系 ;(二)力学性质;可以看出,摩氏硬度只反映矿物相对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