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造岩矿物的实习报告.doc

发布:2017-07-20约1.13万字共2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造岩矿物的实习报告 京西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 序言 为了配合大一年级《普通地质学》的学习,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训练野外地质工作的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此次京西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本次实习从6月29日开始,为期两周,其中前9天为野外地质路线观察,其余时间进行报告的编写。 本次实习,我们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理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过程,并简要分析他们的形成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掌握了岩石、地层和构造的野外基本辨别方法,并且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本次实习还锻炼了我们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及使用罗盘和采集标本。此外,更考验了我们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 本次实习共安排了9条路线,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Ⅰ、2014-6-29 星期日 路线一——虎峪太古界长城系下部地质路线观察 1)太古界岩性组合特征观察 2)中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岩性组合及分界特征观察 3)太古界及中元古界不整合接触特征观察 4)正断层、走滑断层特征观察 Ⅱ、2014-6-30 星期一 路线二——北京延庆燕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东线地质路线观察 1)碳酸盐岩划分与喀斯特地貌观察 2)石英砂岩成分、结构、构造观察 3)六道河背斜构造特征观察与描述 4)节理类型划分与鉴别 5)中上远古界海相沉积构造特征与观察 6)排字岭单斜构造特征观察 Ⅲ、2014-7-1 星期二 路线三——延庆燕山天池地质公园西线地质观察 1)侏罗纪碎屑岩岩石类型、沉积构造观察 2)侏罗纪火山喷出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观察 3)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产状特征观察 4)正断层野外鉴别标志及产状要素观察 Ⅳ、2014-7-2 星期三 路线四——下苇甸寒武奥陶系地质观察路线 1)寒武纪上中下统岩性组合特征、分界标志与沉积环境分析 2)下奥陶统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及与上寒武统分界标志描述 3)生物礁、叠层石、缝合线、鲕粒等沉积现象的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 4)岩床、岩墙产状特征观察与测量 5)小型正断层识别 6)现代山间河流沉积特征观察与成因分析 Ⅴ、2014-7-3 星期四 路线五——下苇甸-野溪构造地层观察路线 1)褶皱构造主要类型 2)褶皱要素测量与描述 3)逆断层同沉积断层、走滑断层识别 4)张节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Ⅵ、2014-7-4 星期五 路线六——灰峪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岩性地质观察 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 2)岩床岩墙侵入特征及岩性观察 3)中石炭统内部岩性组合旋回特征及特殊岩性段的观察与划分 4)二叠系岩性组合特征观察 Ⅶ、2014-7-5 星期六 路线七——房山区太平山奥陶石炭二叠系地质构造观察路线 1)164背斜组成特征及产状要素测量 2)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接触关系分析 3)石炭系、二叠系不同组段间的划分标志 4)太平山向斜要素特征分析 Ⅷ、2014-7-6 星期日 路线八——沙峪口水库侵入岩体特征观察 1)燕山期侵入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特征观察 2)侵入岩粗细相带接触关系观察 3)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岩性组合及构造特征观察 4)侵入岩与围岩接触特征观察 Ⅸ、2014-7-7 星期一 路线九——蟒山地质观察路线 1)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岩性特征观察与描述 2)寒武系灰岩岩性观察及产状测量 3)侏罗系与寒武系的逆冲断层接触关系观察 4)花岗细晶岩岩床岩墙特征观察 5)不同岩性差异风化现象观察及成因分析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一、太古界(Ar) 1.地层分布:京西地区太古界出露非常局限,仅在延庆千家店、昌平德胜口等地零星分布。 2.岩性组合: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3.结构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 4.岩体描述: 观察点一:据虎峪沟第一水池南150米 颜色成灰黄色的为太古界基底,岩石成分为花岗片麻岩。浅色矿物为白色斜 长石、肉红色正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和角闪石,约占15%左右。发育 多组节理,成层性不好。 成因分析:在距今约25亿年时,地壳运动,华北地台拼接,区域性的构造 作用和岩浆活动引起深度变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如今出露地 表的变质花岗岩。 接触关系: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元古界(Pt) 1.地层分布:下元古界在京西地区缺失沉积,中上元古界广泛发育。 虎峪水库大坝旁、延庆燕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下苇甸永定河村、沙峪口水库 2.岩性组合:砾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灰岩、泥质页岩 3.结构构造: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断层、擦痕、剪节理、刀砍纹、波痕、示顶示底构造、阶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