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孕期健康教育在临床妇产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68例孕产妇分成甲乙两组各84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护理与孕期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甲组剖宫产率与自然分娩率分别为52.38%、47.62%,而乙组分别为14.29%、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甲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产后母乳喂养率与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低于乙组,而产后出血率则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孕产妇孕期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整体效果显著。
关键词:妇产科;孕期健康教育;护理
就孕产妇本身而言,在其分娩之前,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甚至道听途说,而过分担忧顾虑分娩过程,进而越接近预产期,就越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的产生,不仅大大增加了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风险,而且还相对降低了自然分娩率[1]。本文探讨了孕期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抽选了我院收治的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2月收治的168例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年龄均在20~38岁,平均年龄为(27±2)岁;98例为初产妇,70例为经产妇,孕周均在38~42 w,平均孕周为(40±1.0)w,孕妇体重均在47~80 kg,平均体重为(61.4±4.2)kg。采取数字随机法将产妇分成甲乙两组各84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即动态监测胎儿各项指标与生命体征,观察产妇宫缩强度、持续时间与宫口扩张程度,做好外阴清洁等护理等;而乙组则在此基础上被给予孕期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2.1心理诱导 具体结合孕产妇实际情况,给予产妇及其家属必要的心理诱导,即主动同孕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主动倾听患者及其家属主诉,第一时间把握孕产妇实际情况与家属态度,给予孕产妇针对性心理疏导,主动给予孕产妇心理上、言语上的支持,叮嘱孕产妇定期来院产检。
1.2.2分阶段展开孕期常识教育 ①孕早期,护士需详细告知孕产妇胎儿生长发育过程,叮嘱产妇需注意合理饮食,确保营养均衡,引导产妇与家属尽量创设一个良好的胎儿孕育环境,指引孕妇产生适当有氧运动;②孕晚期,护士需就自然分娩、剖宫产等知识对产妇进行讲解,告知产妇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优缺点,对于可自然分娩的,尽量鼓励产妇自然分娩,以此来最大限度提升孕妇和婴儿预后质量;③在孕期,护士还需积极指导孕妇展开瑜伽、孕妇体操与康复操等运动,以此来使孕妇盆底肌肉与腿部肌肉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分娩能力,或是通过模拟实验形式,让孕妇及其家属掌握正确的孕期护理方法[2]。
1.2.3指导孕妇准确计算胎动次数 孕期,护士需详细告知孕妇胎动次数的准确计算方法,指导其自主检测胎儿情况。一般来说,胎动次数多在孕期28 w开始,至此,护士就可引导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检测1次胎动情况,即“胎动次数之和×4=12 h胎动次数”,若经检测得出胎动次数20次,则表示胎儿有所异常,如胎动次数10次,则表示胎儿可能出现宫内缺氧情况[3]。对此,护士需叮嘱孕妇,一旦发现胎动异常情况后,孕妇必须及时来院就诊。
1.3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剖宫产、自然分娩与产后出现、母乳喂养情况,并采用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孕产妇健康知识知晓合格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甲组剖宫产率与自然分娩率分别为52.38%、47.62%,而乙组分别为14.29%、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甲组健康知识掌握合格率、产后母乳喂养率与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低于乙组,而产后出血率则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众所周知,孕产妇健康与否,也直接关系到胎儿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胎儿后期的成长与发育,而对孕产妇全面展开孕期健康教育干预护理,则可有效稳定孕产妇的不安情绪,提高产妇孕期睡眠质量,从整体上提升产妇与胎儿的健康程度[4]。为此,在孕期健康教育中,护士需在孕妇心情低落时,给予其及时的安慰、解释与劝导,以此来消除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与孕妇家属共同协商,让孕妇及其家属更加详尽地了解孕期相关保健知识,以此来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5]。此外,护士也需采取各种形式来展开孕期健康教育,如发放宣传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