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十九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ppt

发布:2017-04-26约2.41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9章;一、汇率与对外贸易;2、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2)浮动汇率制度: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浮动汇率制度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 (1)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 当资本—产出已经确定时,可以通过调节储蓄率来实现经济 的稳定增长,而储蓄率的调整可以通过改变利润或工资在国 民收入中的比例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也改变着收入分配, 如果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不变,那么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 重主要取决于投资率。而经济增长率与投资率密切相关,因 此,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利润收入者。;(2)新增长理论 扬的经济思想 运用动态分析方法,重新解释了规模收益递增,分工和经济增 长之间的关系,对收益递增提出另外一种解释。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即破坏性创新过程,推动经济发展的理论被现代增长理论所借 用的,由于创新的出现使得单个厂商因具有垄断优势而处于规 模收益递增,同时不断的创新又使得这种收益递增得以维持; 从而使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创新的五种情况:引进新商品、引进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采用新的原材料和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实现企业本身的新组合。 且创新不同于科学发明 创新理论的最大贡献: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且把创新的功能落实到“企业家”身上,把生产力的发展人格化,使经济发展的历史更加翔实。;(3)新增长理论:知识经济 A、经济增长是经济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B、在诸多因素中,技术进步是决定因素。 C、技术进步使得生产呈现规模收益递增,并使得经济实现持续增长。 D、技术进步是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的结果,因而是经济系统中内生决定的。 E、技术、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等都具有外部效应,从而使得经济在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不能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因此,影响经济当事人最优选择行为的政策可以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率。;(4)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增长理论)指以美国经 济学家索洛为代表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该理论讨论了资本增 长率、劳动增长率以及储蓄倾向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劳动增长率和 人口增长率一致且保持不变,要使人均收入不变,就必须保持 人均资本量不变。这也就是说,在人口增长条件下,维持人均 收入不下降,资本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便达到了经济的稳 定状态。 (5)经济增长理论的哈罗德—多玛 ;二、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渊源;(3)近现代经济学体系形成:第一次革命 ——17世纪下半叶,古典革命,建立了古典经济学 ——革命结果:古典经济学产生 ——主要代表:亚当.斯密 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在各国有所不同,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到 大卫·李嘉图结束,法国从布阿贝尔开始到西斯门第结束。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 ——斯密后古典经济学的发展 马尔萨斯 萨伊 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各分支的综合: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 ——古典经济学的衰落:自身的缺陷:重视从供给方面研究经济问题,造成需求研究的缺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冲击,边际主义的冲击。 3、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19C70年代——20C30年代);19C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 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1)边际革命:第二次革命 代表人物:奥地利的门格尔《国民经济学原理》 英国的杰文斯《政治经济学原理》1871 法国的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 这一理论经过维塞尔、庞巴维克、帕累托、马歇尔和 克拉克等边际主义者阐发,形成了以均衡价格论为中 心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2)革命后果: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微观经济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思潮(1930——1990) (1)凯恩斯革命:第三次革命 代表作:《货币、利息和就业通论》 意义:动摇了古典革命以来的自由主义心跳 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2)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第一阶段: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 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 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加 表现:凯恩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生活。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德日的“经济奇迹”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 第二阶段: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理论背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