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外周静脉输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doc

发布:2018-01-28约2.5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外周静脉输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 万红燕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244099)   【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护理要点。方法 我院通过对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移植前的心理护理、移植时的严密观察及移植后的病情观察,确保了治疗效果。结果 21例患者移植12周后,乏力、食欲差等症状明显改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较前明显升高。结论 移植前中后的全程精心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硬化 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8-0316-02   失代偿期肝硬化由于常出现严重的低蛋白血症、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反复发作的的肝性脑病、感染而危及患者生命,而临床上的治疗主要是保肝和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欠佳[1]。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多种分化潜能、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原始细胞,且用于临床治疗不涉及伦理方面的问题,而成为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新方法。因此我院采用经外周静脉输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1例,经严密观察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3年3月-2013年12月对2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经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其中男患者15例,女患者6例。年龄39-68岁。入院后治疗上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利尿及输入白蛋白等对症治疗,但病情无明显改善。经医院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签定?知情同意书?,给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1.2 方法   1.2.1 移植前的护理:(1)心理护理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及心理问题,采取个性化、通俗化的方法让患者了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移植时护理 (1)选用粗、直的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2)用0.9%生理盐水连接输血器建立静脉通道。(3)输注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4)输注过程中,持续用食指弹输血器防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黏附于输血器管壁上。(5)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皮肤、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注。   1.2.3 移植后护理 (1)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2)鼓励患者摄入多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严禁烟酒。(3)嘱患者合理用药,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受凉,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等。如有病情变化出现不适,及时来院就诊。   1.3 移植后观察 移植后2、4、8、12周观察ALT、ALB、TB、PT、FBG的变化,出院时观察临床症状(食欲、体力、精神、腹胀、腹水)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plusmn;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学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取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室指标   经外周静脉输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与移植前比较均有好转(Plt;0.05)。见下表。   表1 静脉输注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患者   不同时间肝功能变化(x-plusmn;s)      注:与移植前比较,* Plt;0.05   2.2 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移植后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12周时改善明显。改善率分别为食欲改善16/21(76.2%),精神好转15/21(71.4%),体力增加11/21(52.3%),腹胀减轻12/21(57.1%),腹水减少或消失12/21(57.1%)。   2.3 移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 21例患者均成功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除1例有恶心外,无发热,失眠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3.讨论   在肝硬化的失代偿期患者往往会出现门静脉高压与肝功能减退等症状,引发各大系统的不适症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表明,在肝损伤及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干细胞起着重要作用,在体外分离纯化后将干细胞移植到肝病患者肝内,可使其在肝脏中定植、分化为具有功能的肝实质细胞,使损伤的肝功能得以恢复和重构[2]。国内的相关研究显示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在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内较为显著,短期内患者肝功能及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