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 土壤植物地理学绪论.ppt

发布:2017-03-16约8.02千字共6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土壤中的环境记录 土壤是反映环境的一个信息系统和信息载体,土壤空间构型、诊断土层、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理化性状,都记录着地理环境变迁的历史,它们能提供时期一理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的信息。土壤作为地理环境变化的记录体具有以下特性: 广泛性和相对稳定性,即土壤广泛分布于地球陆地表层,易于发现和采集;一般来说土壤形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空间运动范围较地质地貌过程小,故区域性较强。 综合性和聚集性,即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一种土壤记录不可能专一地反映某一种环境变化现象,它反映的是成土环境之综合作用,因而使土壤记录的环境信息具有综合性。反之一种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不可能仅引起特定土壤记录体发生变化,而会引起多种土壤记录体的变化,这构成了土壤记录信息的聚集性。 滞后性,即土壤各相(固、液、气)及土壤生物有机体对地理环境变化的反应具有不同的速率,可用特征反应时间,即某个土壤性状达到与环境条件准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一般地讲,气相约0.001-0.1年,液相约0.01-1年,土壤生物约0.01-0.1年,固相约1-100000年,其中土壤固相是重要的环境记录体.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包括: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以此向人类和陆生动物提供食物、纤维物质;土壤形成发育过程可以分解、净化各种污染物,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净化器,如图1-4所示。 1.3 土壤圈演化与 人类社会的发展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图1-4 土壤圈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示意图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1.3.1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发生发展   土壤最基本的特性是具有土壤肥力。    20世纪30年代,苏联土壤学家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就是土壤在植物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同时而且不间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养分及水分的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沈阳《农业土壤学》:土壤肥力是诸因素综合性状的具体表现。    南京土壤所: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侯光炯先生:土壤肥力就是土壤的体质和生命。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我国目前较公认的土壤肥力的概念为: 土壤 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 、热的能力。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1.3.2土壤自净能力 土壤自净能力(soil purification)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有的学者也称这种能力为净化器的功能。 物理自净:通过扩散与稀释、淋洗、挥发、吸附、沉淀等使土壤污染物浓度或活性降低的过程。 化学自净:通过氧化还原、化合分解、酸碱反应、络合等过程使土壤污染物浓度或活性降低的过程。 物理化学自净:通过土壤胶体的吸附、解吸和凝聚等物理化学过程使土壤污染物浓度或活性降低的过程。 生物自净:通过生物生理代谢,即生物降解与转化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或活性降低的过程。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土壤地理学是以土壤及其与地理环境系统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是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土壤分类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而为调控、改造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的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的学科。 1.4 土壤地理学简介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土壤发生发育、诊断特性与系统分类 土被结构和全球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 (SOTER) 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资源评价的研究 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土壤圈相互作用 土壤资源保护及被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区域文献资料并通过野外观察对成土环境、土壤剖面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利用进行研究,运用地理比较法和相关分析法,把握区域土壤地理分异规律,绘制区域土壤图,采集土壤标本、分析样品。土壤地理研究的流程,如图1-5所示。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图1-5 土壤地理学研究步骤示意图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其他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室化验分析与实验模拟研究法、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数理统计与S-GIS在土壤研究中应用、土壤历史发生研究法。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土壤地理学是土壤科学中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一个重要基础性分支学科,它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农耕的起始阶段。18世纪以后在西欧逐渐形成了近代土壤地理学。 1.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山西师范大学土壤地理课程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