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ppt
福利制度弊端严重阻滞了经济发展,到了非改革经济不能转好的地步,施罗德政府于2003年初推出“2010年议程”,决定在这些领域推行改革,减少福利保障。在野的联盟党也提出了自己的改革倡议,改革成为德国朝野的心声。目前,联盟党与社民党正在就建立大联合政府谈判,商讨具体的改革计划。对不合理领域进行改革、促进就业、振兴经济成了两党联姻的根基。特点集中动员国民储蓄和政府对银行的控制促进经济增长。日本模式的特点与基本内容在经济自由的基础上实行温和的专制主义统治,强化政府的指导与干预。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体制的基本内容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资源配置私人企业制度为基础政府的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引导资源配置,以期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二)日本的产业组织和企业文化(1)日本的产业组织政策和企业集团倡导自由竞争,鼓励并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与促进企业间的联合,成为日本20世纪50年代后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日本式的企业联合体和企业集团(2)家庭式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A、家庭式企业管理B、“命运共同体”式的企业文化: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工人参与管理制(三)政府的经济职能和活动方式第二章市场经济的演变及其模式日本实行经济计划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是比较独特的。经济计划有三种: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年度经济预测和国土开发与地区发展计划。日本的产业政策颇具特色并且比较成功。政府运用产业政策指导产业的进退,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手段。日本的产业手段相当全面,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能源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宏观总量调控
与美国不同,日本政府特别重视供给管理,而把刺激需求放在次要地位,以谋求通过微观经济的产出扩张和加速出口来实现宏观总量平衡。日本政府把自己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与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共同配置经济资源,也共同承担经济风险的责任。首先,日本企业的终身就业制,使得企业冗员沉重,在需求不旺盛时,却不能通过减员有效降低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也无法快速有效地调整就业结构,导致夕阳工业下不去,朝阳工业起不来,整个经济长期处于不死不活状态。其次,日本的银行,与企业关系密切,又受政府指导的制约,明知夕阳产业已丧失竞争力,却不得不继续发放贷款,向企业输液。结果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得以苟延残喘,银行的呆账坏账却堆积如山,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前东南亚国家和韩国的水平。最后,因为有政府的干预和保护,企业和银行的问题一直被掩盖,直至整个国家财力消耗干净,才最后总爆发。而一旦爆发,也就非同小可。123过去的十几年,是日本政府和银行一直大力清理银行呆坏账问题的时期。这个时期,银行的贷款能力和意愿都非常有限,以至中央银行即使实行零利率,仍无法有效刺激需求。时至今日,对日本银行业呆坏账已清理到什么程度,还有多少,仍无人真正讲得清。同时,日本企业中的冗员问题,也仍然严重,看不出政府和企业有下大力气解决的决心和意愿以及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对日本经济何时能走出低谷?答案是短期内仍不容乐观。政府强力干预下的经济发展,看来很难背离这个规律:开始是红红火火,红得发紫,火得烫人,其后便是用一个漫长的痛苦时期来处理“后遗症”。日本的经济为何会在高峰之后,有如此持久的不景气?正是此前30年使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样原因,导致了日本经济1990年代初以来的长期不景气。?《经济观察报》北欧模式形成的特殊条件北欧,顾名思义是指地处欧洲北部的一些国家,一般包括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和冰岛五国。北欧不同于西欧、东欧和南欧,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文化特点。从地理位置和环境来看,北欧国家大多地处北极圈附近,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瑞典在北欧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902万。芬兰国土面积近34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530万,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处在北极圈内,三分之二的国土为森林覆盖。其它如挪威、丹麦人口也仅数百万人,冰岛仅有30多万人口。因此,北欧国家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小国寡民”。从国家地理上看,北欧国家一边是俄罗斯,一边是欧洲大陆,国家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创造性。“既然我们被上帝放到东西方交界的夹缝中,我们就得学会在夹缝中生存的艺术。”北欧国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北欧人形成了颇富北欧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这一点在芬兰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性格内敛、自律,行事低调,富有政治智慧,内心充满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在历史上,北欧国家没有西欧和东欧国家那样悠久的历史,也没有南欧一些国家那样灿烂的古代文明。芬兰在12世纪还处在原始公社阶段,尚未形成国家形态。从12世纪后半期到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