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日本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docx
第一节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教材分析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是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及其与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日本工业的地理分布、发展条件和影响,以及日本如何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人文地理素养,通过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条件,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素养。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对世界地理格局的初步认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国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概念。同时,他们也对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工业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浓。他们在分析图表、地图方面有一定的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差异较大,有的偏好视觉学习,有的偏好听觉学习,还有的偏好动手操作。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理解日本工业地理分布的复杂性和全球联系方面遇到困难。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如“工业集聚”、“产业链”等,学生可能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引导来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时,如何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案例中,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日本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为学生提供清晰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日本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日本工业如何与世界经济紧密联系。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使用PPT展示日本工业分布图和工业发展数据,增强视觉效果。
2.教学软件辅助,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让学生互动探索日本工业布局。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和工业发展报告,拓宽知识获取渠道。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指出日本的位置,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国家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它却成为了工业强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工业发展。”
-教师展示一张日本工业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从地图上看出日本工业分布的特点吗?”
2.讲授新课(20分钟)
-教师讲解日本工业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其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教师通过PPT展示日本工业的主要部门和地理分布,并解释其成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日本如何利用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3.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们是日本的工业规划者,你们会如何布局工业?”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师提出问题:“日本的工业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强调学习日本工业发展经验的重要性。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内容涵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师收齐练习题,课后批改并反馈。
5.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本工业发展的特点和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日本工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6.课后作业(教师课后布置)
-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日本工业发展的短文,字数不限。
-教师在下次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的日本工业最新动态。
-《世界地理》杂志关于日本工业发展的专题文章。
-《工业地理学》教科书中的相关章节,深入探讨工业布局的理论。
-《日本工业政策研究》一书,分析日本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推动工业发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