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ppt

发布:2015-09-13约1.55千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动物微生物及检验 绪言 一、微生物的概念: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见的,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最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很少单独存在,常以种群的形式出现,单个肉眼看不见,但许多个体聚集构成的“群体”就看的见,例如,我们食物上的霉点 (二)、微生物类群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无核仁或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如: 细菌、放线菌、霉形体、 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氏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微小,能通过除菌过滤器,由核酸跟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中只有RNA或DNA一种核酸如; 病毒 (三)、微生物的特点 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小于0.1mm。肉眼不可见 2、繁殖迅速 微生物有惊人的繁殖速度,大多数微生物几十分钟内就可以繁殖一代 3、代谢类型多,活力强 发酵乳糖的细菌在1小时内可分解其自重1000~10000倍的乳糖 4、分布广泛 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 气、土壤等, 土壤中的数量最多。 5、种类多、数量大 6、容易变异 易产生耐药性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 大肠杆菌 弧状菌 链球菌 二微生物的作用及危害 1. 微生物的作用 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是有益的,已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酿造、化工、制革、石油等行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酸奶、酒类、抗生素、疫苗等。 2. 微生物的危害 微生物中也有一部分能引起人及动、植物发生病害,这些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如人类的许多传染病(感冒、伤寒、痢疾、结核、脊髄灰质炎、病毒性肝炎等),均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从药品生产的卫生学而言,微生物对药品的原料、生产环境和成品的污染是造成生产失败、成品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古人对微生物的认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出了“蒸衣灭菌” “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三人同行十余步,忽死两人横截路……”。 民间食物保存法。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2、形态学时期 荷兰人列文胡克发明的第一台显微镜,对微生物的形态有了原始的认识。并对微生物的三种形态有了一定了解和认识。 3、生理学时期 巴斯德“细颈长弯颈瓶法” 与此同时柯赫创建了一套研究微生物的方法,如分离培养、接种、染色等。并发现了病毒。 4、免疫学初期时代 康复者护理病人不会患病。 天花痘痂接种儿童鼻孔可预防天花。 英国医生琴纳发明了天花疫苗。 巴斯德成功解决了用疫苗预防炭疽、霍乱等。 由于预防接种及康复者的抗传染能力,德国学者欧立希创立了“搞体学说”。 5、近代发展时代 20世纪以来生物技术问世使微生物学各免疫学取得了重大发展: 电子显微镜 细胞工程 基因工程 免疫超出了抗传染免疫的范畴 * 1、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单位是:微米或纳米。 2、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的只有裸露的核酸。 3、分裂繁殖。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4、“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 1、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单位是:微米或纳米。 2、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的只有裸露的核酸。 3、分裂繁殖。如大肠杆菌在适宜的环境中20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4、“无孔不入,无处不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