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动物微生物学及免疫学课件第二篇--免疫学基础.ppt

发布:2025-03-05约8.21千字共8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③有较明显个体差异;④变应原可以是完全Ag也可以是半Ag;⑤参与抗体为IgE或IgG4过敏性Ig,它们吸于靶细胞上,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⑥补体不参加,故只引起机能紊乱而无后遗性组织损伤;⑦反应重,局部或全身性反应,严重者可休克而死亡。第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反应①变应原可以是体内细胞本身成分,如A、B血型交叉输血时,可激活补体将红细胞溶解;②外源性变应原如某些病毒、细胞蛋白或多糖,更多见是由于大量应用某些药物与血细胞等靶细胞结合成为完全Ag;③不释放介质,在补体、吞噬细胞或在K细胞参与下杀死靶细胞,造成组织损伤。第Ⅲ型变态反应——血管炎型①参与Ig为IgG或IgM或IgA。Ag-Ig复合物存在于血液循环中或组织间隙里;②Ag-Ig复合物激活补体或招来中性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组织损伤;③Ig不需固定在细胞上而是游离于血液循环中,随时可与Ag结合形成有害免疫复合物第Ⅵ型变态反应——细胞介导迟发型变态反应①无Ig和补体参加,而与致敏淋巴细胞有关②反应较慢,持续时间长,一般于第二次接触Ag后6-48h,反应达高峰可持续1-2天。③见于胞内寄生菌如结、布、鼻、真菌等引起的传染性变态反应,由血吸虫及蛔虫等侵袭后引起的肉芽肿,组织排斥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第十四章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反应:抗原抗体在体外结合的反应,因实施反应的某些重要因素是含抗体的动物血清,故名血清学反应。血清学反应具有严格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可用抗原或抗体的已知一方检测未知的另一方,作为传染病的辅助诊断和微生物的鉴定。一、凝集反应1、直接凝集反应: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Ag与相应Ig混合以后,在电解质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Ag颗粒相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参与凝集反应的Ag称凝集原,Ig称凝集素。平板法和试管法2、间接凝集反应先将可溶性Ag或Ig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有一定大小的颗粒载体表面制成固相Ag或Ig,再与相应的待检Ig或Ag结合产生的反应。分为两类:间接血球凝集反应(HA)间接血球凝集抑制反(HI)间接血球凝集反应(HA)++阳性间接血球凝集抑制反(HI)++阳性阴性二、沉淀反应胶体状态的可溶性Ag(如细菌和寄生虫的浸出液、组织浸出液、培养滤液、动物血清等)与相应Ig混合后,经一定时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物。临床上常用于诊断炭疽、梅素、鼠疫、猪丹毒、气肿疽等传染病。沉淀反应分为以下三种:实验管:4mm小管已知Ig层叠未知Ag交界面白色沉淀环对照管:4mm小管已知Ig层叠生理盐水交界面无沉淀环1、环状沉淀反应(Ascoli反应)2、絮状沉淀反应:将Ag和相应在试管内或凹玻片上混匀,经过一定时间性,出现肉可见絮状或颗粒状不溶性沉淀物为阳性。如诊断梅毒的康氏反应,及用标准类毒素测定抗毒素血清效价的絮状试验等。3、琼脂扩散试验单相琼扩:将已知(1:10稀释),加入等量的1%琼脂(56℃)管(或平板)中,凝固后,于其上(打孔)加待检Ag(孔中),置37℃湿合感作,2-3h后可见白色沉淀带。双相琼扩:1%琼脂凝胶制成平板后,在上面按设计图形打孔,在孔内分别加Ag和Ig,放密闭湿盒中,将使之双相扩散而形成沉淀带。四、抗体的分类按作用对象:按理化特性:按来源:抗细菌性IgIgG天然Ig抗病毒性IgIgA免疫Ig抗外毒素IgIgM自身Ig亲细胞性IgIgE抗IgIgD按反应表现:凝集素、沉淀素、补体结合Ig五、五种Ig的特性IgG由一个7s单体构成。IgG约占血清Ig总量的75%。IgG在血清中出现稍迟,但含量高,维持时间长,分解缓慢,对构成机体的免疫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抗菌、抗病毒、抗毒素,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因素。诊断用的血清所含抗体主要为IgG。IgG是人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