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系列表格..doc

发布:2017-01-29约8.14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系列表格 (一)活动教学设计的含义和原则 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构想,其核心内容是对教材的处理。不同的教师由于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差别,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由低级到高级,大体可分为这样三种类型:第一,对教材内容不加处理,照本宣科;第二,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形成教学内容,突出教师的主导性;第三,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形成学生的活动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第三种教学设计理念,就是活动教学设计的内在要求。 有效的教学活动必定是在科学的教学设计方案的指导下展开。为确保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活动教学设计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根据。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施教的基本依据,也是学生在校获取系统知识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学设计决不能脱离教材而妄加发挥。其次,教材中的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又包括技能操作知识、情感体验知识、问题化知识。因此,必须对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理解和把握,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要采用不同的动态处理方式。 第二、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传统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学生如同机器一般,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地进行着听、说、读、写的活动,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在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则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参与为特征。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的心理能力和情感需要,一厢情愿地谋划活动内容和形式,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就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包括他们对活动对象的兴趣和初始认识水平等等。 第三、以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活动需要有活动时间、活动空间和相应的活动设备作保障。教师必须根据现有的活动条件或者能够创造的活动条件,来设计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 (二)政治课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知识点是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也是学习内容的基本单位,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活动教学的设计就在于对书本知识点作动态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活动内容。因此,活动教学的设计应围绕书本知识点进行。 第一, 把某一个知识点设计为学生活动的过程。例如,高一经济常识下册关于“公民要树立纳税人的意识”的基本观点,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意识到纳税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义务,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果采用讲授教学法,让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不妨对它作这样的动态处理: 第二、把若干个知识点设置于学生的某一活动过程中。但前提必须是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共同属性,然后再根据其共同属性设置合适的活动。例如储蓄、股票、债券(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商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它们都是居民投资的项目,以此为根据,让学生在这些投资项目内,与父母一起编制一份虚拟的家庭投资计划,而后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课堂内进行交流,并阐述理由。 (三)政治课活动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1、问题解决模式 政治教材上的知识都是现成的结论,传授法教学能使学生很快地获得知识,却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问题解决模式就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而组织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它要求教师将书本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下,通过独立的认识活动解决问题。对于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教师应通过问题链的设置,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活动状态,达到问题的圆满解决。基本模式如图所示 如,对“经济”含义的理解,我们作了这样的动态处理 通过这一系列的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问题贯穿,把静态的“经济”概念转化成了活生生的学生讨论活动。 2、问题探究模式 探究是一个人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说探究是思维的探究,但思维的探究离不开探究性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