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pdf

发布:2019-06-08约2.09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30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 2017, 23 (2) · ·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7.02.011 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 孙臣琛 刘金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哈尔滨 150086 ) 摘 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继发于带状疱疹后的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社会 生活,同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危害。目前对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仍以药物和局部 治疗为主,但总的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随着对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背根神经节的中 介地位和易受理化因素影响的特点逐渐被发掘,并且成为各种介入治疗手段的优势靶点,目前国内 外围绕背根神经节的治疗手段纷繁复杂。本文就各种以背根神经节为靶点的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神 经痛的治疗手段加以综述。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背根神经节;介入治疗 一、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位的阈值降低,痛觉过敏继而产生。同时中枢敏化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 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的伤害性刺激向脊髓背角 是指因受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罹患带状疱疹,在皮 和大脑皮层区域的传递,不仅存在电信号的刺激,同 损消退后由于周围神经纤维遭到不可逆的破坏,使 时也有研究证明,在伤害性传入神经纤维的末梢会分 疼痛持续存在达三个月以上的以烧灼样、放电样疼 泌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异常大量神经递质的 [1] 痛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PHN 是带状疱 影响下脊髓背角的神经元会发生改变,进而也会影响 疹的严重并发症,据统计PHN 的发生率在罹患带状 到脑区到脊髓的下行抑制与促进途径,从而改变背角 [2] [4] 疱疹的人群中达5% ~30% 。尤其在老年带状疱疹 神经元活性导致中枢敏化 。同时在PHN 的发展过 患者群体中罹患PHN 的比例更高,60 岁以上的老 程中也涉及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的因素。 年患者中发生PHN 的概率高达50%,在70 岁以上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 的患者中发生PHN 的概率更是高达75%[3] 。 目前仍没有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仍主要以对症治 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形成过程中,带状疱 疗、缓解疼痛为主要目标。但是因为PHN 的疼痛 疹病毒对周围神经纤维破坏;神经纤维的再生、修 剧烈,持续时间长,长时间的药物控制疼痛不完善 复;以及中枢投射纤维的病变引起的中枢敏化是产 并易出现副作用。所以为了更有效的控制疼痛,改 生疼痛的主要原因。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噬神经性, 善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微创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 当其初次感染人体后,通常寄生于人体背根神经节 效果确切的特点,越来越成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 的神经元细胞,并进行增殖。当人体免疫平衡被打 疗的优选方法。目前微创介入的治疗主要针对交感 [5] 破时,带状疱疹病毒则开始大量破坏周围神经纤维, 神经节 和初级传入神经元构成的神经节 (背根神 造成神经纤维的脱鞘改变,裸露的神经纤维之间极 经节、半月神经节等)两个靶点,交感神经相关性 易互相交联,使得较小的外界刺激就能引起较大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