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参考答案.pdf

发布:2024-08-13约3.3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填空

4、分离定律其实质

就是在形成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

5、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F1YyRr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YyRr自交产生的F2共有9种基因型,单杂合子占比为8/16,单显性状占比为6/16

8、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粒连着的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即一个着丝点就代表一条染色体;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配对的一对染色

体有丝分裂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其特点: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四分体指配对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9、交叉互换:在四分体时期,一堆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

部分片段;

10、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

目减半发生的时期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分裂;

11、减数分裂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场所:雄性在睾丸中,雌性在卵巢中;

精子的形成过程:

1个精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并细胞体积增大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前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4个精细胞n

↓变形

4个精子n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并细胞体积增大2n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次级卵母细胞在末期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n

前期:n

中期:n

后期:2n

末期:n

1个卵细胞n+3个第二极体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12、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互相识别并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生物前后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

14、伴性遗传的概念: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

相关联;

15、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无中生有必为隐性基因致病,双亲正常有女有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基因致病;

有中生无必为显性基因致病,双亲患病有女正常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致病;

16、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

(2)艾弗里实验结论: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亲代噬菌体上清液沉淀物子代噬菌体

35S、31P放射性高放射性低含32S,无放射性

32S、32P放射性低放射性高含32P,有放射性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8、生物的遗传物质

病毒:DNA或RNA

生物原核生物:DNA

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

19、DNA分子的结构

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有何特点

①稳定性②特异性③多样性

(3)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

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A与T,G与C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20、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

2如有T且A=TC=G,则为双链DNA;

3如有T且A≠T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21、D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