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考心理】高考考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ppt

发布:2017-12-10约1.95千字共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前生理准备 5、学会时间管理,提高作息效率 作好时间规划(每日活动、生活习惯、测算时长、劳逸结合、及时调整) 列出作息时间表(根据自己的生理周期合理安排) 考前一周的心理调节 生活要有规律 提高效率, 适当放慢复习的节奏 避免大量再做习题,不能沉迷做难题 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外来干扰:父母吵架.上网游戏.影片 做一些做过的试卷(练手.热身.找感觉) 临考前3天做什么 不能把复习计划延伸到最后3天 保证充足睡眠,可以比平时多睡1到2个小时 进行非系统复习,查缺补漏,猜题训练 熟悉考场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胃口 考前一天如何过 熟悉考场,适应环境:交通路线/所在学校/楼层/教室/自己的考场座位/WC/ 罗列考试用品清单(透明文件袋) 注意考前的起居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冷饮/吃自己不习惯的/补品/碳酸饮料/生海鲜 避免过量体育运动:消耗体力,意外受伤 不能上网和看暴力影片 适时复习:4---6小时 不要提前睡觉 考前其它注意事项 饮食营养及卫生 常备药品 穿着 考试用品的选择和准备 考试用笔 计时工具 祝愿每一位考生 沉着应对,自信高考! 谢 谢! 主讲教师:王和彬 联系电话 Q Q 号码: 452626084 高中毕业班学生心理辅导 影响高考成绩的20种因素 考场心态(第一位) 考前心态(第二位) 学习方法(第三位) 学习基础(第四位) 考生心理状态 盲目自信状态 过分紧张状态 信心不足状态 战斗竞技状态(最佳)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1、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有动机才有行为的积极性。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1、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有动机才有行为的积极性。 2、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适当的目标,否则心里会受到挫折。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1、动机是行为的内在动力,有动机才有行为的积极性。 2、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适当的目标,否则心里会受到挫折。 3、信心是做任何事所必须具备的。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克服考试焦虑,优化情绪状态 耶克斯-道森定律:压力教高对简单任务能产生好成绩;压力较低对复杂任务能产生好成绩。 应对策略 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1、自我暗示法 2、自我情绪动员法 3、深呼吸法 4、念动训练法 5、肌肉活动法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克服考试焦虑,优化情绪状态 讲究学习策略,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良好认知结构的条件 概念化(形成概念系统) 条件化(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结构化(按层次排列,形成知识网络) 自动化(达到熟练程度) 策略化(学以致用,形成学习策略系统) 一、考前心理准备 动机适中、目标适宜、强化自信 克服考试焦虑,优化情绪状态 讲究学习策略,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应试技巧 谈谈应试策略 仔细观察,认真审题 善于归类,准确提取知识 答题简明扼要,切忌画蛇添足 不求太快,但求更准 利用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得分 进一步算一步,得一分是一分 只要不倒扣分,就尝试答题 充分利用时间,不必提前交卷 一旦走一出考场,迅速转移注意 考生家长应该具备的最佳心理 满怀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 创造宽松、欢乐的家庭氛围 切忌渲染考试的难度 避免家庭纠纷 减少亲友的互访 对孩子期望要切合实际 不使用威胁性的语言 保证孩子考前充足的睡眠 满足孩子基本的需要 提高记忆效果的策略 1、专心 2、目的明确 3、复习要及时(遗忘曲线) 4、采取理解识记,避免机械识记 5、多个通道识记 6、尝试记忆 7、排除干扰记忆 二、考前生理准备 1、保证营养 丰富蛋白加果蔬 少量多餐细配粗 低糖低脂又卫生 合理营养不乱补 二、考前生理准备 2、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睡眠时间(8小时) 抓住睡眠时机(晚11-12时) 营造睡眠环境(温度、声音、气味、蚊虫) 提高睡眠质量(浅睡眠时起床,90分钟睡眠周期,自然醒或90分钟倍数闹铃。) 二、考前生理准备 3、科学用脑 劳逸结合 学科交叉 减轻思想包袱:家庭负担,人际纠葛,经济往来,胡思乱想。 二、考前生理准备 4、调整生物钟 不要开夜车 关键是调整睡眠 不宜违背自然作息规律 不宜放弃体育锻炼 高考生物钟的调节 1.必须与高考”合拍”(20天调整) 9:00---11:30 3:00---5:00 2.逐步调整期:每天比原来 提前10分钟睡觉. 3.巩固适应期:每天选时训练复习. 4.要有午休时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