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梁山400字.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游梁山400字
梁 山 游 记
兴文二中 李固
或许是因为出生于大山深处的缘故,我历来对山有一种情结。尝踏过五岳之首,三山之巅,登临泰山,能感受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攀越黄山,可体验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绝妙。然每次游览后,心中终有一种落寞,可能是名山因为自己的险绝雄伟而傲然冷峻、目空一切的缘故,总不能勾起我对他们的一种相思的心境,再没有想重温故地的激情。
在小时候看《水浒传》,可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我欣赏山寨里兄弟间肝胆相照、大碗喝酒的仁义,好汉们挥鞭策马,慷慨情仇,血洒疆场的忠烈;我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而时喜时怒,看到英雄们惩恶除奸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看到好汉们生离死别时失落得一天都没吃下一粒饭。由于对一百零八将的敬仰,我自童年就有对水泊梁山莫名的心驰神往。那“替天行道”的大旗该是如何鲜艳夺目?那八百里水泊是如何的雄伟壮观,古战场上气势恢宏的战鼓声是否还余音缭绕?梁山没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峨眉山之清凉,然而我对它总有身不由已、不到梁山誓不罢休的牵挂。
今年五月,几个性情相投的朋友邀约,一起去了趟梁山。
郓城是宋江的故地,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因而我们到达山东就首先选择在郓城住下了。马上就要见到我心仪已久的梁山了,心里激动不已,辗转反侧中,不知不觉间,初升的朝阳已经普照大地了。草草地收拾一番,就随朋友们去郓城的古遗迹转悠转悠,郓城与水浒故事有关的遗址遗迹较多,大家都慢条斯理地逛荡,可我的心却早飞上了梁山——我向往已久的忠义之山。
从郓城到梁山大概有三十里地,小汽车在宽敞笔直的公路上自由地驰骋,公路两边是整齐的杨树,前后都看不到公路的尽头,剽悍的司机在驾驶时闲得慌,就一只手悠闲地搭在方向盘上,另一只手比划着,用我们不太听得明白的山东口音口若悬河地为我们描述关于梁山的点点滴滴。我深深地感受到山东人的豪迈和热忱。难怪多少豪杰尽在山东!
遥遥看到一个突起的山丘,山丘变得起来越大,车走到近前时,已不能仰视它,这就是梁山了。
走上几级台阶,看到偌大的一个广场。由于不是旅游旺季,自然人少车也少,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停车场只停着三辆车。广场上,矗立着几丈高的宋江塑像,想当年,宋公明广结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声震天下。虽经八百多年历史沧桑,其英名仍被广为传诵,今仰视宋公,不由得肃然起敬。山脚崖石上是气势磅博的摩崖石刻,宋朝米芾墨迹二米多见方的四个大字震人心魄——震撼山岳。左侧是当代书画名家范增所撰书的《水泊梁山记》,今人有云:南有范仲俺《岳阳楼记》,北有范增《水泊梁山记》。其文风格颇近。其中有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梁山的性格:逶迤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千秋云走,史乘载铮铮人杰;万里风飙,水浒传凛凛鬼雄。盖凡河岳阔峻、草木萧森之地,必有万千气象在焉,所谓水土养人,斯之谓也。
我们由北关向上,走上了山寨第一道门——梁山一关,他是木质结构,栅栏形式,有浓郁的山寨特点,也是进入梁山的第一道屏障,根据《水浒传》第七十回描写,第一关由解珍、解宝两头领驻守在此。壁垒森严,雄浑壮观。上得山,更是人烟稀少。没有了尘世的喧嚣,山中一片寂静。苍松翠柏,目及之处,郁郁葱葱。
顺着寓意一百零八将的108级台阶拾级而上,在石级尽处的悬崖上,有一座亭台,那就是“断金亭”了。取《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意而得名,是当年林冲为纳晁盖等七好汉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伦的地方。
沿着宋江马道徐徐而上,就到了黑风亭,它坐落在水泊梁山风景区骑三山至高处,该亭
传说是李逵等众头领吃酒庆功、瞭望敌情的场所,每逢闲暇时,众头领便到杏花村王林酒店打酒,在黑风亭宴请弟兄。在虎头峰与骑三山相连的山凹处,就是黑风口了。两侧悬崖峭壁,谷幽涧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此处风大且急,素有“无风三尺浪、有风刮掉头”之说,故名“黑风口”,号称梁山第一险关。当年就由李逵在此镇守,了解敌情。现建有李逵塑像。并树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手书碑,题字笔力雄健、结构宽博。李逵塑像屹立在山巅,双手紧握板斧,豹眼圆睁,胡须怒乍,头扎一顶头巾,身穿一件罗汉布褂,裸露着胸膛,双臂上青筋毕露,毛发竖立,脚穿草鞋,步履坚定,似有踏平世间不平事,双斧砍尽奸佞恶人之气。
向上行进不到五分钟,就到了我们仰慕许久的忠义堂了。忠义堂原名聚义厅,它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商议军情、调兵遣将、排定座次的地方。坐落于虎头峰,是水浒寨的主体建筑。左右两侧是规模较小的立柱回廊,它重现了当年108条好汉聚义梁山的风貌和气概。 忠义堂院落中央是一根朱红色的旗杆,上面悬挂着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个黑色大字。忠义堂前的平台两侧,又有两杆粉色的大旗,东面的旗帜上是“山东呼保义”(指宋江),西边悬挂的是“河北玉麒麟”(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