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发布:2024-04-02约2.74万字共1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生素D(vitaminD)为固醇类衍生物,具抗佝偻病作用,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目前认为维生素D也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VD2(麦角钙化醇)和VD3(胆钙化醇)。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五种化合物,对健康关系较密切的是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它们有以下三点特性:它存在于部分天然食物中;人体皮下储存有从胆固醇生成的7-脱氢胆固醇,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3。适当的日光浴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D的需要。维生素D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成员是D2和D3。维生素D均为不同的维生素D原经紫外照射后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维生素D,但维生素D原在动、植物体内都存在。植物中的麦角醇为维生素D2原,经紫外照射后可转变为维生素D2,又名麦角钙化醇;人和动物皮下含的7-脱氢胆固醇为维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后转变成维生素D3,又名胆钙化醇。******神经兴奋性增高↑**乒乓头的发生,实际上是颅骨内板的软化,当我们用拇指轻压患儿的枕部就会发现软化的颅骨出现明显内陷,而一旦放松指压,凹陷的颅骨又恢复原状,因而临床常形象地称之为乒乓头。乒乓头常好发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是因为这段时期头颅发育异常迅速,而生后6个月的婴儿,随着胸廓发育速度的加快,佝偻病骨骼异常在胸部的表现就尤为突出。临床我们所说的肋串珠,就是指在小婴儿肋软骨交界处出现的半环状的隆起,这其实是骨样组织的堆积,粗略一看,就像一串珍珠一样。而我们常说的肋骨外翻,也是常见的骨骼体症,这是因为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发生软化而使其内陷所致,除了婴儿肋骨外翻外,我们还可发现沿肋骨外缘内陷的一条水平方向的沟,医学上称之为赫氏沟**赫氏沟(Harrisongroove)又称肋膈沟,是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到牵拉而内陷形成一道横沟,卧位时尤其明显。赫氏沟见于小儿佝偻病,是佝偻病严重的表现,目前已不多见。赫氏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吸功能,并发呼吸道感染甚至肺不张。**缺乏足够的维生素D,使钙磷吸收发生障碍,出现骨软化症,胸部肋骨与胸骨相连处内陷,使胸骨前凸,形成鸡胸.**肌肉糖代谢障碍,患儿肌发育不良,肌张力松弛******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正常小儿血清总钙浓度稳定在2.25~2.75mmol/L(9~1lmg/dl),主要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及降钙素的调节作用予以维持。血清钙含有三种形式:①蛋白结合钙(40%)为1.13mmol/L(4.5mg/dl);②弥散钙(60%)1.38mmol/L(5.5mg/dl),其中80%为离子钙1.13mmol/L(4.5mg/dl);③枸椽酸钙约0.13mmol/L(0.5mg/dl)。三者中以钙离子生物活性最强,并受血pH值和血磷浓度的影响,血pH和血磷增高时钙离子浓度降低。当维生素D缺乏时,血钙、磷含量降低,若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全,骨钙不能游离,血钙继续降低,当血清总钙量低于1.75~1.88mmol/L或游离钙低于lmmol/L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强,而发生惊厥或手足搐搦。血钙降低的原因:1.维生素D缺乏症初期(6月内小婴儿多见),甲状旁腺代偿功能还未建立适应,以至血钙降低,临床上出现低血钙症.2.春季户外活动增多,尤其是3-5岁儿童在春季更多见。入冬后不接触太阳→V—D极度缺乏→春天户外活动突然增加→使体内维生素D合成骤增,使未钙化的骨骼加速钙化,血钙大量沉着于骨骼,骨骼钙化加速,旧骨脱钙减少,肠道钙吸收又相对不足,使血钙下降。3.感染、发热、饥饿时,由于组织分解,磷从细胞内释出,血磷升高→血磷与血钙结合,沉积于骨上→血钙下降。4.长期腹泻、慢性疾病或梗阻性黄疸→维生素D与钙的吸收减少,致血钙降低。5.用维生素D治疗之初,未能及时足量的给与钙剂,若肠道吸收不足→血钙下降。6.血液pH↑:如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硷性溶液注射过量或酸中毒被纠正时,可加速钙离子在骨中沉积,致血钙降低。**惊厥:突发肢体抽动,双眼上翻,面肌痉挛、意识暂时丧失、大小便失禁,发作停止后多入睡,醒后正常候痉挛:声门及喉部肌肉突发痉挛,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延长发出候鸣、青紫,有可能窒息死亡。6月内新生儿可变现无热阵发性青紫,要提高警惕。陶瑟征:血压计袖带打气致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min内被测手痉挛**血钙浓度高于或等于2.75mmol/L(11.0mg/dl,5.5mEq/L)为高钙血症。当血钙高于或等于3.75mmol/L(15.0mg/dl,7.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