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中张飞形象的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国演义中张飞形象的分析
【摘 要】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张飞的艺术形象尤其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本文分析了张飞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和这个形象广为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试图阐述张飞的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的差别,本文还对张飞的艺术形象从历史形象中分离出来并得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张飞的艺术形象的文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做出评价。
【关键词】张飞;艺术形象;历史形象;人物性格化
【Abstrsct】 Luo Guanzhong has portrayed many widely known characters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The image of Zhang Fei has received people’s affection. This paper analyze the artistic image of Zhang Fei and the reason people like this image. Furthermore, this paper attempt to elaborate the difference of Zhang Fei’s artistic image which belongs to the anthor’s re-creation part, This paper also comment the literary value of Zhang Fei’s artistic image and it’s positive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Key words】Zhang Fei ;Artistic image; Historical image ;Character disposition《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历史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但其中的故事广为流传,而且在中国社会文化中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形象都脍炙人口,并为人们津津乐道。例如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义无双的关云长,不仅老百姓耳熟能详,甚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榜样.但是在《三国演义》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活动还主要集中在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几个人物上,对其他人物的研究则相对要少得多。本文将对张飞的艺术形象中的性格特征和由历史形象演化到艺术形象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的阐述其艺术形象在《三国演义》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三国演义》中张飞的艺术形象
每个读者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都会因为张飞的言行而忍俊不禁,他的勇敢和忠诚让人喜爱,他的鲁莽和憨傻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三国演义》成功的使张飞的塑造达到了一个顶峰,使张飞雄壮威武、勇敢善战的性格特征更加广泛的为人们所接受,为人们所喜爱。
下面我想具体的谈一谈张飞的性格特征和获得人们喜爱的原因。
(一)天真自然,浑然天成
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中作者赋予了张飞一个纯洁天真的心,让他在做人做事的时候都是出于自己最根本的愿望,判断事物是非的时候都是出于自己最原始的本心。
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董卓在镇压黄巾军的战斗中大败。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他,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 。
在这里,张飞对一个人的是与非的看法是非常直接的,只看他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对了的就是好人,错了的就是坏人,而坏人在他看来就应该受惩罚。董卓忘恩负义,就是做错了事,张飞就要杀了他。可是我们看看刘备等人的看法呢。玄德与关公急止之曰:“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这里我们看到,刘备评价董卓该不该杀的理由不是他行为的对与错,而是他是朝廷命官,凭这个标准就不能杀他。这个标准是我们平常人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在社会中已经学会了“通融”,有权有势的人犯了错也可以理解和原谅。不去与有权力、财势的人争高下对错,因为他们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争个高下的后果也很可能是自己吃亏。这种社会经验的积累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达官贵人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因为他是个官员,他有权力,他有财力就可以逍遥法外。而我们社会中评价一个人、一件事的标准也不再是对与错,是与非,而是他有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家世。可是这样的标准真的对么?
董卓受救命之恩,却对刘、关、张三人“不为礼”这件事不能仅仅用今天的不礼貌来理解。在封建社会极其强调“礼”的重要性,中国古代讲究“出于礼,入于刑”,没有按照封建社会“礼”的规则行事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