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郑和下西洋-教学课件.ppt

发布:2018-05-15约1.91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是( ) A.1433 B.1533 C.1405 D.1573 2、郑和下西洋到达过哪些大洲?( ) A.亚洲 B.亚洲和非洲 C.亚洲和欧洲 D.欧洲和非洲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 ) ①宣扬国威 ②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③满足统治者的奢侈生活需要 ④加强明朝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④ * 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什么人?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郑和,本姓马,名字不详,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12岁入王府为 宦者,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大家不要小瞧他是个太监,他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人物简介 · 文莱 1.西洋在哪里? 明代把今天文莱以西,包括印度洋沿岸一带称为“西洋”。 明朝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宋代以来造船业发达 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 郑和的个人魅力 统治者的支持 条件 下西洋的航海装备: 1.宝船 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据《明史》 《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2.马船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3.粮船 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4.水船 第四种叫“水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5.战船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战船 水船 粮船 座船 马船 大 宝 船 这就是当时郑和的船队,像不像今天的航母舰队! 航程介绍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有学者对航线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郑和重要航线有56条,航线总长15000英里。 天方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刘家港 刘家港 红 海 红 海 木骨都束 慢八撒 占城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每到一国,就向该地国王、酋长赠送珍贵礼品,表示通好的诚意,因而受到所到国家的普遍欢迎。 1、增强了中国的威望,增进了与外国的友谊 2、促进了中国与西洋各国的经济交流 3、宣扬了中国文化,丰富了海外地理知识, 开阔了国人眼界,使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 处于世界顶峰。 庞大的舰队到达了西洋,展现强大国力 中国同亚非各国进行了贸易 向外介绍了中国文化,也丰富中国人的见闻 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范围 120吨,100吨,50吨 船长24.5米,宽6米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船只大小 4艘(一说3艘) 17艘 大船62艘(连小船共计200多艘) 船数 60人 1500人 27800人 人数 1次 4次 7次 次数 1497-1498年 1492-1504年 1405-1433年 时间 航海情况 印度 美洲 西洋 地区 比较结果 达·伽马 哥伦布 郑和 人物 材料: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员最多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苏禄王墓 所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仍有很多纪念馆纪念郑和成就 马来西亚三保公庙 马六甲历史博物馆庭院内的郑和像 印度尼西亚泗水市的郑和清真寺,是当地唯一以中国风格建筑的清真寺,用以纪念郑和下西洋路过此地。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郑和下西洋的启示 1.和平背后应有军事实力的支撑! 2.持久外交应以经济外交为保证! 我想这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努力发展海军的重要意义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